體檢的好處有許多,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定期體檢的好習慣,總所周知,心臟是我們體內重要的一個身體器官,我們一定要定期的進行心臟檢查,掌握身體的健康情況,那么大家知道心臟檢查項目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全面的介紹下心臟檢查,一起看看吧。
心臟檢查項目
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體檢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在體檢或就診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心臟檢查。這些檢查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它們分別具備怎樣的優勢和缺陷?
常規心電圖
心臟檢查的基本項目就是常規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可以了解有沒有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情況。不僅有胸痛、心慌等癥狀的人需要做常規心電圖,任何懷疑有心臟問題的人(如小兒心肌炎患者等)以及體檢(特別是超過50歲人的體檢)都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
優勢:簡單快捷,明顯異常很容易被發現。
缺陷:常規心電圖僅能反映很短時間的情況,通常是1分鐘。很多人的心臟異常是間歇性的,往往在做心電圖時,異常并不一定出現,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心電圖就起不到篩查的作用。比如,冠心病患者在沒發病的時候做心電圖,可能異常改變不明顯,但一次心電圖正常并不能說明問題,對于有典型癥狀的患者,如果癥狀未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未發現異常,醫生可能會要求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時重復做心電圖,或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
24小時動態心電圖
被檢查者配帶專門的記錄儀,由記錄儀24小時連續記錄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檢查期間,被檢者日常起居應與配帶前一樣,將24小時內身體不適和運動時間詳細登記,如某時某刻,正在吃飯,或某時某刻,正在走路等,以便與心電圖的記錄一一對應,為醫生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優勢:能記錄患者24小時的心電圖,可以捕捉到陣發性心律失常,并記錄它們的發生時間、數量及分布狀態,有無一過性的心絞痛、心肌缺血以及發作的誘因和發生時間等,還可對一些經常出現心血管病癥狀但單次常規心電圖未發現問題的患者進行鑒別診斷。
缺陷:需要患者的配合,24小時內隨時佩戴,有患者會感覺稍微有些不方便。24小時動態心電圖應是常規心電圖的補充,但不能取代常規心電圖。
運動平板試驗
被檢者在一個類似跑步機的平板上行走,它的坡度、速度都可以調節,使得被檢者的運動負荷逐漸增大,在運動中及運動后連續監測其心率、血壓及心電圖變化。運動平板試驗是通過分級運動來增加心臟的負荷,使心臟耗氧量增加,當負荷達到一定量時,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相應增加并誘發心肌缺血,就會通過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出來,因此,如果患者安靜的時候,心肌缺血情況不明顯,心電圖無法發現異常,那么就需要通過平板試驗,來輔助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
優勢:運動平板試驗是診斷冠心病,評價冠心病病變程度的有效方法,簡單、經濟、無創。
缺陷:試驗中患者可能會有不適感覺,如心悸、胸悶、頭暈等,并因此導致恐懼、緊張;不穩定心絞痛或臨床狀況不穩定的患者,為避免在平板試驗中出現危險,一般不建議進行此項檢查;還有一部分身體比較虛弱,無法進行劇烈運動的患者(如年邁者),也無法進行此項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如果狹窄就會引起心絞痛,如果閉塞就會導致心肌梗死,這類冠狀動脈疾病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脈造影是將特殊的導管經大腿處股動脈或上肢橈動脈處穿刺后插至冠狀動脈開口,再將造影劑注入冠狀動脈,通過X線下的顯影,來判斷冠狀動脈有無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