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現的是腹內“咕咕”作聲(日久后不做聲),“氣沉丹田”(丹田在臍下小腹部分)逐漸沉得充分,腹中有充實圓滿(不是飽滿膨脹)的感覺;還會出現手指尖麻、脹、針刺的感覺,手臂有膨脹沉重的感覺,以至有“氣遍身軀”的感覺。
這種氣流的感覺,不是鼻中呼吸之氣,卻和呼吸之氣相應。如果腹式深呼吸還未練到深細程度,動作與呼吸不夠協調,體內氣流現象是不會出現的。
練法上首先以外引內,然后由內及外,等到熟極而流,就能內外合一,一動內外俱動。即先從端正練拳姿勢入手,身正體松,心靜用意(訓練神經系統),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內層指揮調節的機能,和對內臟器官和血管管制調節的機能,使全身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聽命于神經系統的指揮,完成細致、協調的運動鍛煉。
要達到整體性的“意動形隨”,必須以頭的“虛領頂勁”領導全身,在身腰靈活的帶動下,使手足活動“上下相隨”,動作自動化,而又發動于命門(在脊柱中,前對臍),又以放松不用力,動作比較均勻、緩慢為原油是,由此練去,可以得到“內氣”的感覺。
氣流現象出現于肌膜和脈管間之后,功夫再深一層,氣流現象還可出現于骨髓管內,會覺得脊柱與四肢的骨骼里有一線相通的顫動。這就是《太極拳論》中說的“斂入脊骨”的內體感覺。
太極拳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之所注,氣即至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久練成功,能夠增強身體的抗擊力和加大攻擊性的爆發力。
說太極拳的“內氣”是神秘的、不科學的,固然是武斷,但要證明“內氣”是生理的現象,是科學的,除了實踐有得之外,還需實踐有得的太極拳愛好者與中西醫結合做深入的感覺。
太極拳技擊的方法
1.震封引擊法
和人推手時,將其兩手封閉于兩肘處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穩,順其偏斜方向而擊發之,彼必跌出。
2.迎門套
與人手相接觸時,即以沉勁壓量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勢引之,使其上體靠近我身,我以前迎面一靠,彼即跌出。
結語:通過閱讀上文相信大家對于太極拳內勁內氣的修煉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將太極拳內勁,內氣修煉好,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千萬不要超之過急,否則是無法將其修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