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人體健康朽否,與經氣暢通與否密切相關。練太極拳的人,練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發熱,四肢末梢發脹,發麻之感。中醫針灸學認為這種現象“得氣”的表現,也就是調動內氣,打通經絡,經氣運行的表現。
太極拳運動,“主宰于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腰脊運動帶動身形,行于手指,行于四梢,復歸丹田。
丹田乃小腹部位,任督脈沖乃一源三岐,出會陰,復灌諸經。長期鍛煉;可使腎氣旺盛,帶脈充盈,陰陽調和,神清目明。
“尾閭中正”乃太極之要領,這是穩定自己重心,加強發勁的根本。人極拳中的“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上下相應“百會穴”與“長強穴”相互灌注,有利于督脈經氣的暢通。
百會、長強乃督脈之要穴,氣通此穴后,便能升提中氣、增強韌帶及擴約肌功能。故對脫肛、痔瘡、子宮下垂,均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上所述,“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有利于任脈、督脈經氣的運行。任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 (手足三陰經脈),督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 (手足三陽經脈)。
內聯奇經諸脈,使之暢通。加之“氣沉丹田,螺旋纏繞”,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得以特殊的運動,“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陀傳)。
當然,要使其起到防病健身作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持之以恒地刻苦鍛煉,不管男女老幼,都可收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武當太極拳的健身原則
1、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勢,舒適自然。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活,不用緊張用力。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壓下降,增強血管彈性,加強心肌的營養,有利于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2、靜是安靜、沉靜,全神貫注,摒除雜念,這對調節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獨特的作用,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3、柔是動作柔和、連貫、不急不躁、上下相隨、內外結合,眼隨手轉、步隨身換,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機配合,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4、深是呼吸勻細深長,沉靜穩定,氣沉丹田,加強呼吸深度,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加肺活量,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和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有良好的作用。
結語:以上是武當太極拳對人類的健身養生功效,常練太極拳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練拳可以忘卻煩惱,可以讓我們身心愉悅,精神放松,調整心態,堅持練武當太極拳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