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武功,對于練習者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太極拳重視腰部的鍛煉和保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但是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做相關的介紹。
太極拳可以祛病延年,絕對不是一件新鮮事,都知道張三豐能活到一百開外,足以體現練習太極拳的強大功效。
太極拳可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對于很多西醫不能夠醫治的病癥,我們中醫卻能治好。太極拳作為傳統醫學中所一直倚重的輔助康復手段而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重視。
太極拳剛柔相濟,以柔顯剛,剛中蘊柔,在柔和緩慢的動作里作到內勁飽滿,在螺旋的運動中顯示內勁的連綿不斷。中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的關鍵是腎氣虛損,筋骨失養。跌仆閃挫或寒濕之邪為之誘因。經脈困阻,氣血運行不暢是出現腰痛的病機。
所以說關于氣血運行不暢,我們可以通過太極拳的腹式呼吸法來對自身進行調節。
太極拳作為傳統醫學中所一直倚重的輔助康復手段而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重視。太極拳剛柔相濟,以柔顯剛,剛中蘊柔,在柔和緩慢的動作里作到內勁飽滿,在螺旋的運動中顯示內勁的連綿不斷。
1、太極拳對腰部的鍛煉較明顯
汪永泉先生以古鐘比喻太極拳的身法,詳述了“身如古鐘”的方法,他說:“如將身體比喻為一座古鐘,則鐘蒂為頸項,鐘頂為肩圈,鐘頂以下五分之四處為腰圈,鐘口為髖圈。中心垂直線為鐘繩,鐘錘系在中心垂直線下端,鐘錘可以在鐘口內前、后、左、右直擺。”
所論身發中的三圈“肩圈”、“腰圈”、“髖圈”及“鐘錘”擺動之法,以腰圈大重要。
所以說,太極拳重視腰部的作用,在練習過程中自然可以使腰部得到充分的鍛煉。
太極拳把人體分為跟、中、梢三節,王宗岳對三節的功能在太極拳《十三式歌》中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他認為三節之中,中節為重要,所以提出了“命意源頭在腰系”的觀點。
“腰系”在軀干中也是中節的位置,在全身可謂是中節之中,具有“樞紐”的作用。可見腰髖在太極拳的練習的重要性。
太極拳練習時間長腰部的力量會隨著練習程度的不同有所增加,從根源上防止腰椎間盤突出證的發病,對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也有很好的療效。
2、太極拳的彈性運動對身體的影響
彈性運動就是身肢放長,也可以說是因為放長而生彈性的結果。
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所謂頂勁虛領,是把頂勁向上虛虛領起,氣沉丹田是把起向下沉入丹田,兩者綜合起來,在軀干上就有向上下拉開的意思,這就使身軀有了放長的感覺。
肌肉在受力時,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的伸長,但當引起伸長的外因去掉后,他就立刻恢復原狀,這就是肌肉本身固有的彈性。
顧留磬、沈家楨編著的《陳式太極拳》中所論證的肌肉的這種彈性收縮和放長能起到下列四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