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本來是件開心的事,可在旅途中美食吃多了或者光顧著玩,餓一頓飽一頓,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腸型感冒、嘔吐腹瀉等癥狀,后既沒吃好,又沒玩好。
其實,在不同的環境下,人體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在奔波勞累后,這時胃腸的消化能力會大大減弱。因此,對在外旅行的人來說,特別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對于一些地區的特色小吃淺嘗輒止,因為它們一般是按照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去做的,外地游客的腸胃不一定能接受,后產生腸胃不耐受或過敏反應,不要因貪圖一時的口舌之快而影響了整個旅程。
防中暑:隨身攜帶“丹水油”
玩累了,來個冰激凌過過癮;曬傷了,沖個冷水澡降降溫,真涼快!可是不一會怎么就感覺頭暈眼花、天旋地轉、抽筋痙攣、上吐下泄,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啊!
專家支招:王東旭,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外出游玩,圖的是健康和開心,我一般會避開夏天熱的時候外出,除了做好防曬工作外,我還會隨身攜帶“丹水油”: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風油精等防中暑的藥物,既方便又安全。還可以攜帶一個水杯和一些金銀花、蘆根等,經常泡水喝,消暑的效果不錯。
旅游路上防曬工作沒做好,或者是貪圖涼快大量喝冰鎮飲料,很容易引發曬傷、中暑等事故。有些游客在外玩得盡興了,就喜歡吃冰棍、喝冰水,或者干脆對著空調吹,還有很多年輕人玩得滿頭大汗,打開水龍頭就把冷水往身上澆。其實,這種忽冷忽熱的降溫方式會讓身體里的汗液發不出去,引發中暑。建議通過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及時補充溫的淡鹽水,經常用30℃左右的溫水擦拭身子的方式,溫和地降溫。
四招緩解“旅游病”
扭傷牢記“大米原則”,即一旦發生扭傷后,應首先停止運動,并在48小時內進行冰敷,切忌按摩、搓揉傷口和擦藥,同時在扭傷處纏繃帶加壓,盡量抬高受傷的部位并及時就醫。扭傷后三周內不建議再進行過多的活動,否則容易造成習慣性崴腳和創傷性關節炎。
失眠可用手分別輕輕按揉印堂、涌泉穴、風池穴和足三里等穴位約2分鐘,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也可以在臨睡前喝一杯溫牛奶或用溫水泡腳,減緩疲勞,有助睡眠。
腹瀉在旅途中發生腹瀉多由病菌感染所致,這種情況下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一般能自愈,可以多喝水補充水分,防止身體脫水。如果腹瀉嚴重還應該及時就醫,切莫亂用藥。
中暑出現中暑,要趕快撤離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含有鹽分的清涼飲料,也可以在額部、太陽穴處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等中藥。用礦泉水將患者的衣服打濕使其降溫,并用75%的酒精或白酒、冰水、冷水進行全身擦浴。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旅游的有關內容,你知道了嗎?愛旅游的你是不是都準備好這些了呢?你是不是也在準備旅游呢?那么這些你必須要準備,這些是你出行得以健康必備的法寶,相信專家的話,趕緊把這些都帶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