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松的基本要素
首先,從意念上來講,思想要放松,只有大腦中樞神經充分放松了,肢體、內臟等,全身處處才有松柔的可能,這是松柔的主要的前提。
第二,從動作的靜態來講,太極拳要求是要穩,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圓襠和泛臀等等。這些要領,實質上反映了身體各處自然放松、自然松沉,從而形成了上下一條線,上虛下實的姿勢。
練太極拳的松柔要周身協調一致,保持中正安舒,身體不能出現東倒西歪的現象。
這個姿勢,貫穿于動作的全過程,無時無處都不能被破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動作動態中的靜態,在動作中要自始至終,保持這個靜態。這就運用了物理學中的重心穩定原理。
這一原理是說,在動作步法轉換的過程中,人體重心始終要落在底盤之中,人體才能穩定。因此,當提腿邁步或退步的時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撐腿上,當邁步或后退的腳跟或腳尖著地時,重心才能緩緩移動,這樣邁出或后退的腿,就能放松、輕靈,體現出“邁步如貓行”。
同時,由于身體穩定,整個身體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穩定原理,是保證靜態,達到放松的重要條件。
太極拳運動是一種立體圓形,整個周身都在一個圓形內,每個動作的開始是圓的起點,收式是太極拳圓的終點。
第三,從動作的形態來講,要求要圓,就是在腰脊的帶動下,螺旋運轉,決無直來直去。很多人都有這樣體會,沿著一條直線跑步到時候,要是突然改變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較大的力。要是沿圓弧改變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也就是說,在圓弧運動中改變方向慣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松和柔和。
第四、從動作的速度上來講要緩慢便于放松。
第五、從動作的用力程度上來講,要求要輕。太極拳不可能不用一點肌肉的收縮力,要是不用一點力的話,動作就無法維持。但是,動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來克服各肢體的重力,而保證動作的運行,不至于用多余的力,這樣用力輕,從而達到松柔。
練太極拳松的意義
身心放松利于心靜。體松、心靜是練太極拳的基本身心狀態,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培養內氣,增長內勁。
只有周身放松的狀態下練拳,才能體驗到放松感,能體驗到放松感,而后能體驗到氣感。放松利于行氣,行氣通經是太極拳的入門放松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練拳應在周身放松的狀態下進行。
只有周身放松了,太極拳的各項招式運用起來才能夠更加自如。
放松在養生練法和技擊練法上都很重要。 身心放松利于心靜。體松、心靜是練太極拳的基本身心狀態,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培養內氣,增長內勁。
只有周身放松的狀態下練拳,才能體驗到放松感,能體驗到放松感,而后能體驗到氣感。放松利于行氣,行氣通經是太極拳的入門 功夫。楊澄甫說:"人身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用僵勁,氣血不通,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氣即至焉,久久練習,則可得真正內勁"。
太極拳的內勁由柔軟松開而生,拳架愈柔軟松開,內勁增長愈快;強硬不松會影響內勁增長。 練推手、散手要以放松為基礎,周身松開,周身血脈貫通,內氣方能周流全身,皮膚的敏感性增加,聽勁靈敏,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界。太極拳技擊要以柔克剛,發勁須沉著松靜。
學習太極拳,重要的還是大家自己的努力,想要學的話,途徑有很多,現在網絡教材也是非常的普及。
腹內松靜氣騰然,松、靜才能聚氣、行氣。放松利于血脈貫通,利于行氣通經。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行氣通經,血脈貫通,氣血周流,可以療疾、 健身,可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