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運動組細胞的免疫球蛋白有增高趨勢。根據美國切期特大學的神經生理學教授戴維菲爾頓研究發現β-內啡肽可以作用于一種白血球NK細胞,而它是代表人體免疫力的重要標志。
當大腦處在從波占主導的功能態時,必然產生有利于增強免疫力的物質β-內啡肽。這說明練拳有利于提高抵抗菌素力的原因。
四、強化骨骼與肌肉系統是太極拳鍛煉帶來的直接好處
太極拳強調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太極拳是內外兼修,外柔內剛,柔中寓剛,唁段煉日久可消除肌肉僵勁,但又不松懈。
通過所有肌群和關節參加園活輕松的協調動作,又減少了神經地緊張度,可保持肌肉彈性,防止肌纖維萎縮;對骨骼系統的鍛煉也是全面的。
長期練拳可使脊柱保持正常姿態,關節靈活,韌帶強勁,可防治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及腰腿痛等退行性疾病;并可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發展,這也與內分泌調節好有關系。
武術協會對長期練拳者測試過骨密度,發現比正常人更高,有的人腳跟部骨密度特別高,說明經常練拳的好處。
太極拳鍛煉與延緩衰老
衰老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從形體到內臟,從生理到心理一系列錯綜復雜、微妙不可逆的改變,隨增齡而加速。通過以上闡述的太極健身養心的機理,練拳必然可以延緩衰老進程,已為古、今許多練拳者的實踐所證明。
現代許多老年病70%死亡是心身疾病,緊張、焦慮、憤怒、憂郁等惡劣情緒,都是致病和早衰的根源。而太極拳正是針對“衰老綜合癥”的克星。可以舉出一些國外的實驗報告說明。
美國研究所對62名60歲以上超重并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進行3個月太極拳訓練,每次練30-40分鐘,與其它有氧運動比較,太極拳組血壓降低的程度相當于中等有氧運動組。而練拳既不需特別設備,又不會太激烈令人生畏,事半功倍,更易為外國老年人接受。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大敵,它是致傷殘的主要原因。據報道:常年打太極拳的人骨質疏松發生率為36.6%,而對照組高達63.8%。脊柱畸形發生率太極拳組為25.8%,而對照組則為47.2%。常練拳可以延緩骨質疏松與防止關節畸形、駝背和骨折的發生。
對70歲以上老人進行15周太極拳訓練后,發現老人摔倒的風險比同齡人下降49%。人老先從腳下開始,長期練拳的確可以延緩腿部衰老,使老年人在行動中保持身體平衡,不易跌跤。
太極拳鍛煉對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癥狀的改善也有不少報道。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隨年齡增長而來的老年病,而且它們也會進一步加速老化。延緩衰老好從中年開始,當然從青少年開始練拳,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定會推遲衰老的到來。
太極拳鍛煉與協調人際關系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組成部分,經過長期演變,到明、清時期形成了兼備多種功能的武藝,它是既有自衛御敵又有強身健體、娛樂表演多種作用的體育活動。現代武術太極拳更多是作為健身的手段。但在太極拳的每個招式中,還保留了御敵自衛的內涵。
所以出于防身自衛的需要演練太極拳,其中也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在原則上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方法是上“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在策略上是“剛柔并濟”,不退讓不低頭;在目的上是“與人為善,、和平相處”。
練拳者常常是“以拳會友”,通過一起練拳互相切磋拳藝,達到人際關系的調諧。人際關系協調是使人達到內心平衡的必要條件;反之只有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已所不欲,無施于人”的道理。在習練太極拳的同時,也培養出正確的與人相處的原則與修養。悟出人們只有和諧相處,才能共存共榮。
結語:以上對太極拳養生作用做了詳細的介紹,太極拳將是未來人類養生的法寶,練太極拳能打通經絡,調節氣血,補充元氣,太極拳養生功效非常好,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同時還能調節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