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樁自然形成“上下一條線”(百會、脊椎、會陰上下成一直線)和“無偏無倚、無過不及”了。
身樁端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不僅利于氣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轉,還可以穩健身樁,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機失勢,進退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連
連是連貫的意思。煉拳從始到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園環,絲毫無裂痕,處處無斷折。勁是由外形表現出來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運行轉換也是如此。
特別是轉關時節,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著著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
久而久之,“一氣呵成”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的妙處,則亦不求而自得也。
拳論講,太極拳“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說“五行運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
拳諺也說“步不穩則拳亂”,這些都充分說明,走步是四十二式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和先導。
步法動,全身才能動;步不動,其他無從動。否則,定會被動失勢。如何習練好太極走步?筆者體會,除加強基本功鍛煉,提高腿部力量外,還應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起落要輕靈
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輕起輕落、點起點落、緩起緩落的步法原則。
既要把握“貓步”中輕靈、柔和、敏捷、無聲無息、“軟著陸”的特 點,又要領會“邁步如臨淵”時,思想高度集中,謹慎小心,輕緩、窺探,隨時可以收回、邁出的精神。
同時,還應勻速、連貫、綿綿不斷。否則,既會影響步法的 任意互換,又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第二、落腳的方位要準確
這是檢驗拳式是否規范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每個動作都應按照基本要求,把腳落到應落的位置。準則是“四正四隅”。
即東、西、 南、北四個正方向為基本方位;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與正東、正西方向線形成夾角45°者,為中間方位、為斜方向。
在四個斜方位中,還有兩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