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菠菜讓你更年輕
菠菜又名菠莜、菠莜菜、菠斯菜、赤根萊、鸚鵡菜等,是藜科植物。菠菜原產亞洲西南部,唐朝時傳入我國,至今已有 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
菠菜味甘,性涼,利五臟,解酒毒,能潤燥滑腸,養血止血,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養肝明目。另外,菠菜中還含有豐富維生素 E。維生素 E是一種抗氧化劑,能阻止機體內氧化過程,有助長壽,因此多吃菠菜對延緩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國農業部一項新實驗表明,每天吃30克左右的新鮮菠 菜,比喝3杯紅葡萄酒的抗衰老效果更好。
名副其實的長壽菜——馬齒莧
馬齒莧又名長命菜、五行草、安樂菜、酸米菜、長壽菜等,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馬齒莧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民間稱它為“長壽菜”、“長命菜”。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止血之作用,適用于熱毒瘡瘍、濕疹皮炎、丹毒、蛇蟲咬傷、止癢消腫、出血過多等癥,是預防和治療痢疾的要藥,通常單味煎服便可收到良好效果。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馬齒莧含有較強的抗氧化劑,能維護皮膚的正常生理機能,延緩皮膚衰老,消除色素斑,防止面部痤瘡,使皮膚潤澤、細膩、光滑,適用于皮膚干燥的人。
抗衰“藕”當先
藕,又稱蓮藕,是睡蓮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蓮藕的地下莖。藕原產于印度,后來引入中國。在南北朝時代,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迄今已有 3000余年的栽培歷史了。
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食也可做菜,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藥用價值相當高,是老幼婦孺、體弱多病者上好的食品和滋補佳珍。早在清朝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
生藕,性寒。有清熱潤肺,涼血行瘀,清煩熱,止嘔渴之功,適用于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癥;熟藕,其性也由涼變溫,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經常食用,可使身體輕松并且能耐寒,不饑餓,延年益壽。
豇豆是名不虛傳的抗衰佳品
豇豆,俗稱角豆、姜豆、帶豆等,為豆科植物豇豆的嫩莢殼及種子。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長豇豆一般作為蔬菜食用,既可熱炒,又可焯水后涼拌。
飯豇豆一般作為糧食煮粥、制作豆沙餡食用。李時珍稱“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備用好,乃豆中之上品”。
豇豆性平、味甘。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積、腹脹以及腎虛遺精及一些婦科功能性疾病,有輔助功效。很多老年人心、腎功能不太好,常有腿腫、腳腫、夜尿多,含鈉量低的豇豆很適合他們。
溫馨提示
以上介紹的這五款健康食物,大家一定要多吃。現在到了秋季了,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進行食補,但應該食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從中吸取營養,輸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減少疾病,推遲衰老。
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天是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中的一個交替的季節,通常會明顯的讓我們感覺到日夜溫差大,溫度會越來越低,這樣的氣候會讓我們的胃腸道變的非常敏感,如果平時不注意對腸胃的防護,很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南方人都懂得要秋冬進補,但是,方法卻不一定對。有些人硬把好東西往身體里填卻感覺作用不大,為什么?其實,我們是依賴腸胃來吸收營養的,要想進補我們就要先把腸胃調理好。
專家指出,在調理腸胃時,首先是“清”,把腸道中的不健康物質清除出體外;然后是“調”,通過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后才是補。
由于人們剛剛經歷過夏季高溫酷暑,特別是夏季貪食冷飲寒涼,脾胃功能弱的人往往容易被“秋后算帳”。
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如秋季腹瀉等,也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多發期;胃病患者也容易復發,受冷空氣刺激后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
這時,可以利用醋酸為我們阻擊這些病菌的入侵,因為醋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打個漂亮的防御戰。
醋在中國古代就有“治百病”之說,被譽為“百藥之長”。秦漢時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就有17個處方使用到醋。新研究發現,醋不但是低熱量食品,還能降血糖及胰島素,借此加速脂肪分解。
喝上點醋后,使人體腸道呈酸性,這種酸性環境不利于腐敗菌的生存和繁殖,可抑制腐敗菌在人體內的產毒作用。這樣一來,就能確保人體在排毒之后不再受另一批毒素的侵襲。
大家都知道,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而我國民間素有醋能養肝之說,中醫認為醋味酸澀具有養肝收斂之功效。
現代醫學證明,慢性肝臟疾病患者,胃酸減少,而胃酸是調節胃內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胃酸的減少導致殺菌作用降低,引起胃內細菌增加,酸度下降,不能有效地殺滅從口腔進入胃腸道的細菌,所以往往發生感染,促進肝病加重。而醋中含有少量氨基酸及香脂等,食入可以增加胃酸度,故若能經常食醋,對維護肝臟健康大有益處。
要想營養吸收好,進補更有效,腸胃功能好是關鍵,對于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則可通過食療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