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覺得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的腿腳也是越來越沒有力量,走幾步就會感覺腿腳疼痛,這是因為人體骨骼的鈣質流失的快,所以出現了骨質疏松,那么對于骨質疏松該如何預防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鈣質流失的很快,骨骼的供給不夠,所以就會出現骨質疏松的情況。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下降,皮膚合成維生素D不足,腎臟將維生素D2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能力低下,都會導致人體缺鈣。再加之飲食中長期含鈣量少或攝入不足,則會發生骨質疏松。但引發骨質疏松的原因,并不僅僅是缺鈣,常見的還有以下幾種:
體內激素失調
骨密度下降與體內激素失調關系密切。雌激素缺乏,是導致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而雄激素缺乏,是老年男性患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男性40歲以后,睪酮水平明顯下降,骨骼內蛋白質量亦下降,膠質成分、鈣鹽的沉淀明顯減少,結果易導致骨質疏松。
光照射不足
人體的維生素D的攝入一半是來自食物。另一半是通過陽光的照射去攝取的,所以要注意經常出來曬曬太陽哦。
人由于老年人活動少、行動不便和高層住宅的普及,使其室外活動減少,接受日光照射時間少,維生素D相對缺乏,從而導致鈣的吸收利用減少。
種族與遺傳
專家發現,骨質疏松的發生與種族有關。白種人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比較高,尤其是西歐、北歐婦女,居世界之首;而黑人婦女的發病率低。另外,近幾年的研究顯示,骨質疏松癥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原因尚在研究中。
其他疾病
一些疾病可繼發骨質疏松,如佝僂病、軟骨病、腎功能衰竭、腎移植后,以及肝硬化、慢性胰功能不全等。
一些膽道瘺、胃腸部分切除術等都會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及維生素D缺乏者,以及假性維生素D缺乏、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遺傳性疾病,易患骨質疏松。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煙、缺乏運動,或長時間不能活動如中風后, 亦會增加患上骨質疏松癥的危險。而服用某些藥物也可引發骨質疏松,如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抗癲癇藥,這些藥物可干擾維生素D的代謝過程,不利于骨骼的形成。
防治骨質疏松鍛煉肌肉勝過補鈣
傳統的觀點認為,骨質疏松癥與人體缺乏鈣和維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密切相關。然而,近年來,一些科學家對“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比如人們發現:有的長期臥床的老人,盡管補充許多鈣或維生素D,他們的骨質疏松癥照樣發展;宇航員的飲食中并不缺鈣,但他們在失重狀態下大量丟失鈣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則需在返回地球后很長時間才能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