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氣功
多在中國武術中練習坐馬及站樁時同時進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緊繃,以意識控制各組隨意肌及半隨意肌,氣須要下沉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現代用語即是腹式呼吸,盡量拉下橫隔膜,將腹肌下部份繃緊,自己覺得身中之氣到了丹田。
軟氣功
佛教之坐禪冥想,道家之養生功(及現代之柔軟件操),皆屬此類。不需要緊繃肌肉。將心念注意在深長呼吸上,使之無旁念。慢式太極拳路及中國武術南拳門派詠春,初入門練習之第一套拳路小念頭,即屬此類。軟氣功不需要大量消耗體力便可以加強肺氣量,亦可運動各處肌肉,包括人體內部之半隨意肌,活動(被動)人體內部之臟腑器官,所以適合各類人士練習。對老人,來經女士,病人等不可以作大運動量之人士特別適合。
特點
簡介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
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天人合一
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其它思想
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歷史流派
氣功在歷史上處于漢族民間流傳的狀態,并形成了醫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眾多的流派。醫家氣功強調保健、延年,道家氣功講求性命雙修,佛家氣功講求明心見性,武術氣功則注重強化肌肉,發勁等技擊應用。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
結語: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氣功方面的一些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多的了解到關于氣功修煉方面的知識,如果你本身對氣功這方面就比較感興趣的話,那么這篇文章一定是不容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