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對于月經周期比較規律,則應該在經期前14天(也就是預計的排卵時間),在這個時間的前三天加后三天,連續六天測定;要是月經不規律或者不正常,則一般在月經干凈后第三天開始測。直到試紙上兩條杠一樣深或第二條杠比第一條杠還深,就說 明將在24~48小時內排卵,其他測試結果可參考說明書的圖示。
需要提醒的是這是標準的排卵發生時的生理現象。試紙雖然使用方便,但由于制作過程、自測者本身等原因,準確率大概只有75%。 另外,測試結果也并不是簡單的“有”或“無”。
有些人可能連續強陽幾天,這樣既有可能發生排卵(一般發生在后一天的強陽以后),也有可能根本就沒有排卵。
點滴出血觀測法
卵泡從卵巢中排出時,會把卵巢壁撕破,引起局部出血。通常,這一點點血很快就在腹腔內被吸收了。但也有少數女性,出血量比較多,血液就會經過輸卵管、子宮、陰道流到體外,在內褲上出現點滴樣的血跡,有的女性把它稱為“小月經”,醫學上稱之為“排卵期出血”。
B超監測法
通過B超檢查,有經驗的醫生會看到卵泡從小到大排出來的過程。這個方法應該是準確的。
白帶觀察法
在一個月經周期中,白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數時候,白帶比較干、比較稠,也比較少。而在兩次月經中間的那一天,白帶又清、又亮、又多,像雞蛋清,更像感冒時的清水樣鼻涕,這天就是排卵期。這是由于排卵時產生了較高濃度的雌激素,作用于宮頸口的柱狀上皮細胞,使它們分泌大量白帶。
基礎體溫法
每天清早醒來,在沒有任何活動時立即測體溫,這種體溫被稱為“基礎體溫”。把每天測得的基礎體溫標在方格紙上,排卵期規律的女性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排卵期前兩周左右基礎體溫往往低于36.5攝氏度,而排卵期后兩周左右基礎體溫往往高于36.5攝氏度。
即一個月中,出現基礎體溫前低后高的雙向曲線,這個雙向曲線開始變高的那天就是排卵期。由于兩個卵巢交替排卵,所以一般要至少測定三個月,才能真正了解雙側卵巢的排卵情況。
乳頭觸痛法
女性們有一個體會,就是有時候乳頭顯得非常敏感。在洗澡、換內衣等乳頭受到碰擦、擠壓時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乳頭和乳腺管對雌激素很敏感,在排卵期產生的雌激素的作用下,乳頭變大、變紅、顏色變深,感覺變得很敏感,同時乳腺導管會變粗、變大、變長,把乳頭往外頂。
結語:女人只有正確掌握自己的排卵期,才能計算自己的生理周期,這樣對于合理的計劃生育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對于不同類型的女人來說,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排卵期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