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理期需特殊注意
醫師指出,女性一生中要經歷許多特殊的生理時期,同時這也是易于患病的時期,因此應做好各個時期的保健,以避免或減輕產生子宮脫垂的病理學基礎。她認為,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婦女應適當減輕工作,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同時堅持做肛提肌運動鍛煉。積極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和習慣性便秘,定期進行全身及婦科檢查。
月經期雖屬生育期婦女的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降低。特別是婦女在月經期間受到冷的刺激(主要是冷水),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亂而導致月經失調,甚至閉經。
她強調,分娩損傷是子宮脫垂的重要病因。產程愈長,子宮脫垂的發病率愈高。產褥期子宮及其支托結構因妊娠分娩而造成的生理及病理的改變,尚未得到充分恢復之前,過早參加勞動(包括繁重的家務勞動),容易引起子宮脫垂。故建議女性應于產后42天盡早行盆底肌功能康復鍛煉治療。
子宮脫垂,在中醫角度則是認為氣虛下陷原因。這種現象主要是會出現在婦女難產的時候,有時候產時用力過度,或者是多產婦女中。所以這些婦女若是有走路以及下蹲時候感覺到腰酸,那么就應該注意,檢查是否是出現了子宮脫垂了。
患者自覺腹部下墜,腰酸、走路及下蹲時更明顯,嚴重時脫出的塊物不能還納,影響行動。子宮頸因長期暴露在外而發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發生糜爛、潰瘍。患者白帶增多,并有時呈膿樣或帶血,有的發生月經紊亂,經血過多。
子宮脫垂為子宮沿下體向下移位,根據脫垂的程度可分為3度:
1.Ⅰ度
子宮脫垂無須治療,注意休息即可恢復。
2.Ⅱ度
指子宮頸已脫出下體口之外,而子宮體或部分子宮體仍在下體內。但因包括范圍過大,輕者僅宮頸脫出下體口外,重者可因宮頸延長,以致延長的宮頸及下體壁全部脫出下體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