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體各部分要協調配合
協調配合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手臂的協調配合
發力擊球,主要靠上臂、前臂和手腕的有機配合。不同的技術回擊各種不同的來球,其發力方式也不同,有以上臂發力為主的,有以前臂、手腕發力為主的。
當來球需以上臂為主發力時(如中、遠臺攻球),手腕就要保證拍形的固定,前臂要很自然地隨上臂迎前,并作適當的輔助用力。
當來球需以前臂為主發力時(如近臺快攻),上臂要放松迎前,保證前臂有較好的迎前擊球位置,而手腕則要調節好拍形,并輔助前臂發力。
當來球需要以手腕為主發力時(如臺內短球),上臂、前臂則要迅速地插進球臺,以保證手腕的突然發力。
這就是說,上臂、前臂和手腕既有承擔主要發力的任務,又起著協助用力的作用。這就要求三者之間有良好的協調配合。在發力過程中,如有一方配合不好,就會破壞擊球動作的協調性(也叫錯誤動作),以致造成擊球失誤或影響擊球質量。
一般地說,擊球前只要整個手臂自然放松,上臂和前臂保持約110度的夾角,根據來球性質及回擊方法能在發力前作適當調整。
手腕和肩關節不緊張,擊球時不論以那一部位為主發力,其他兩個部位能隨發力方向作輔助用力,成自然跟隨而不出現牽制性的動作,擊球后又能迅速放松還原,這樣手臂的配合就是好的。
(二)手臂、肩、腰,腿的協調配合
要做到準確、有效地連續擊球,手臂、肩、腰、腿之間必須協調配合。在移動腳步時,腰要隨著作讓位轉動,以保證揮拍擊球時有合適的發力距離。
例如正手攻長球,右腳應后退,腰、肩向右后方轉體讓位,臂往后引拍,然后揮拍擊球,這時腰又要隨發力方向向前轉動,身體重心由右腳迅速轉到左腳。
隨著發力擊球的結束,整個身體又需迅速還原。又如擊短球,一腳要向前,腰、肩、臂也應作迎前的轉動,擊球后再迅速還原。
3、要在走動中擊球
開始練習打乒乓球的人,為了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進行單線練習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時必須重視與步法移動相結合。
即便是單線練習,也同樣有小范圍的步法移動,而每次擊球過程中的重心交換,更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手法和步法的結合要求也更高。一定要通過訓練,養成以腳帶手的好習慣。
如果在擊球過程中先出手,后動腳,就容易使身體重心失去控制,給下一次擊球前的步法移動帶來困難。
善于放松,善于在擊球時使身體各部分協調配合,養成在走動中擊球的習慣,這是對一個打乒乓球的人在技術訓練中的基本要求。
結語:看到這里,小編希望大家通過上文的閱讀可以對乒乓球擊球的奧秘及乒乓球球感練習的要領有一些新的認識,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進一步的了解國球,并將其發揚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