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時代參加過學校樂隊或交響樂團的學生,進入大學的可能性也要高50%。這可能是音樂開發了右腦潛能,調整左右腦使其功能趨于平衡的結果。
9、勤于活動的孩子
美國貝魯奇學院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凡每次堅持20分鐘跑步、做健美操的學生,其學習成績明顯優于那些懶于運動者。他認為,鍛煉能使大腦處于初的啟動或放松狀態,想像力會從各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機敏,更富于創造力。
10、愛笑的孩子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專家在系統的研究了年齡與智慧之間的關系后得出結論:愛笑的孩子多數較聰明。他們觀察到,聰明兒童對外界事物的發笑年齡比一般兒童要早,次數也多。
11、堅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其奧妙在于早餐是人體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腦在內的上千個器官獲得一天所需熱量與營養素的第一餐,吃入的蛋白質、唐、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健腦成分,比其他兩餐的利用率都高。
據心理疾病研究會的專家測定,不吃早餐的兒童獲得的上述養分比吃早餐者低10%-15%,大腦受損是顯而易見的。
12、愛搞惡作劇的孩子
德國心理學博士的解釋是,一個小孩想出惡作劇,肯定動了不少腦筋,其用腦強度說不定超過做家庭作業。
而且他在“設計”或準備“材料”時要輕手輕腳,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雖然已料到這樣做會有風險,但他敢于冒險,從小樹立風險意識,有力日后成才,事業成功。
13、愛爭吵的孩子
爭吵是一種語言斗爭,為取勝對方,必須用流暢簡練也有邏輯性的語言。
因此,爭吵可給孩子提供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和訓練機會:在爭吵中發展完善發音器官,積累豐富的語言因素,改進語言形式,增強表達能力,故喜歡爭吵的孩子,大多智商較高。
14、生活環境良好的孩子
英國學者觀察到,生活在嘈雜環境中的嬰兒模仿成人姿勢的能力以及對大、小、距離和方向的理解力等均較低,2歲時學習說話方面也要落后一截。提示安靜的環境有益于大腦發育。
日本學者經過1年觀察,認為芳香可以益智。生活在芳香環境中的孩子在視知覺、接受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優勢。
結語:對于有了孩子的父母來說,孩子可以說已經成了生活中的一個新目標,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夠有出息,能夠發達,于是上文中也給大家介紹了哪類人生出的孩子會比較容易發達,你對號入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