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管理
一、臨床表現(xiàn)
突然發(fā)作的劇烈頭痛,可伴惡心、嘔吐、頸項強直、短暫的意識喪失、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或癲癇發(fā)作。
二、臨床診斷及輔助檢查
急性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為動脈瘤性(約80%)和非動脈瘤性(約20%),疑診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應盡早進行頭顱CT/CTA檢查,明確動脈瘤診斷和出血嚴重程度。CT結果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SAH時,可行腰椎穿刺,通過腦脊液中的紅細胞和黃變反應確診。顱內DSA是顱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診斷金標準,疑診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如造影陰性,應在2~3周后進行重復性血管CTA/DSA檢查。病情進展時應復查CT,除外再出血和腦積水等并發(fā)癥的可能。
三、主要治療措施
(一)病因治療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應盡早行血管內介入治療或外科開顱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取決于動脈瘤的特征、是否伴隨腦內血腫、患者年齡及合并癥等因素。
(二)再出血處理
在未處理動脈瘤前,為避免動脈瘤再出血,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避免血壓波動,收縮壓盡量控制在160mmHg以內,避免便秘、情緒激動。
(三)腦動脈痙攣及遲發(fā)性腦缺血處理
可盡早應用尼莫地平,觀察患者神經功能及生命體征變化,預防腦血管痙攣和缺血。
(四)腦脊液引流及腦積水處理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未處理動脈瘤前,應慎重行腰大池引流術和腦室穿刺外引流術,避免動脈瘤破裂再出血。
動脈瘤處理后,對于出血量較大患者,可行腰大池引流術;如出現(xiàn)急性腦積水、腦室進行性擴大,可行腦室穿刺外引流術。
腦出血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管理,是一場與病魔爭分奪秒的較量,從早期的精準診斷,到治療方案的科學制定,再到康復階段的悉心指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通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臨床管理,我們能夠為患者爭取更多生機,減輕病痛帶來的折磨,助力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生活。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加重視這兩種疾病的臨床管理,患者及家屬也能積極配合,攜手共筑抵御腦出血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堅固堡壘,守護每一個珍貴的生命。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