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現已成為第四高,發生率也在逐步的上升。主要還是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太好,長期下來,尿酸水平也就會比較高。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痛風也就會來找麻煩。
痛風來襲,就會給人帶來很多的不適,其中就有一個情況,讓人痛苦萬分。在尿酸不斷升高的過程中,關節會出現疼痛,每次發作都會讓人疼痛難忍。
飽受痛苦的人,都會想辦法將尿酸給降下去,也就能少承受點痛苦,關節就不太容易疼痛。可是,有人在成功降尿酸后,并沒有緩解疼痛,關節仍然還是會疼,尿酸值已經正常了為什么關節還痛?
為何尿酸值已經恢復正常,關節還會疼?
尿酸偏高之所以會引起關節疼痛,是關節腔內沉積太多尿酸結晶,給周圍的組織,以及關節帶來了壓力,也就會引發關節疼痛。
尿酸結晶的形成,與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有關,如果尿酸水平不能達到標準,就會影響尿酸鹽的溶解度,讓尿酸濃度變高,從而析出結晶,沉積在關節就會引發疼痛。
而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有的人身體尿酸溶解度就不是在常規之內,即便尿酸值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會析出結晶,引發關節疼痛。
還有一個情況需要了解清楚,就是尿酸高會引起痛風,導致關節疼痛,但這并不是唯一標準。尿酸高不等于通風,不是所有的尿酸高,都會引起痛風。
因此,尿酸值正常也不一定就不會引起關節疼痛,況且尿酸值的正常范圍,只是正常值的一個上限,是血液中尿酸的飽和值,說明尿酸達到飽和狀態,并不能說明完全擺脫痛風。
想要擺脫痛風,不被關節疼痛困擾,尿酸值還得要低于正常值很多,而且要看個人的具體情況,不能單純的只看尿酸值,痛風也不是只有尿酸升高才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