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臍法
重灸神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一般用艾灸或隔姜、隔附子餅灸10~30分鐘,能溫中散寒、溫補下焦,治療虛寒腹痛,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嘔吐及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水腫等。
敷臍法
神闕與任、督、沖、帶脈相通,因此用藥敷肚臍能通過全身各經脈發揮作用。貼敷肚臍的藥物多為辛香藥物,可以迅速滲透,到達組織及微循環,獲得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敷黃連粉、牛黃粉能退燒;敷珍珠粉、丹參粉治失眠;敷砂仁、枳實能治療消化不良;用吳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臍能降血壓。
滴臍法
是將藥物化為水液,滴于臍中,與敷臍異曲同工。有人稱用藿香正氣水滴臍治療中暑,這是一個誤區。藿香正氣類藥物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可用于夏季腸胃型感冒和部分中暑患者,但不適合所有中暑的病人。
肚臍是養生要穴,也是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作為腹壁的后閉合處,皮膚較薄,屏障功能較差,易受涼或染風寒。有的女孩趕時髦穿低腰褲、露臍裝,有可能因受涼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特別是月經期女性,盆腔處于充血狀態,肚臍受涼會導致經血不暢,久而久之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有的人覺得肚臍臟,喜歡摳它,這樣做也有健康隱患,因為肚臍的肌膚非常嬌嫩,經常摳有可能引發感染,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肚臍。
拔罐治療腹瀉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火罐法,按操作方法的不同,火罐法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閃火法
是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酒精棉球一個,用火點燃后,在罐內快速繞1~3圈(注意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后,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因罐內無火,比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
(2)滴酒法
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內1~3滴,沿罐內壁搖勻,用火點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注意切勿滴酒過多,以免拔罐時流出,燒傷皮膚。
(3)投火法
是用易燃紙片或棉花,點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適宜于身體側面橫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