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診治有一定水平,擅長嬰幼兒過敏性胃腸病,營養性疾病,兒童喂養,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腹瀉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再發性腹痛、再發性嘔吐、胰腺炎、排便異常以及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診治。
向 Ta 提問
1989年6月畢業于廣州醫學院醫療系,目前是廣東優生優育兒童營養與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熱心社會公益工作,積極參與義診、兒科知識的講座,多方面為兒童服務。
展開-
小兒發燒39度怎么辦
小孩發燒39度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治療: 1.要確保室內有良好的通風環境,以利于空氣流通。 2.需讓小孩多喝一些白開水,補充水分。 3.應脫掉小孩身上過多的衣物,防止其阻礙身體散熱。 二、藥物治療: 1.需及時給小孩服用退熱藥物來降低體溫,避免小孩出現高熱驚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或是布洛芬混懸液等。 2.同時要積極查找發燒的病因,并針對病因用藥,如果是因細菌感染導致,可給小孩服用頭孢克肟、頭孢克洛等抗生素進行治療。 當小兒發燒39度時,除了進行上述退熱處理外,建議父母盡快帶孩子就醫診治,以便明確病因并及時開展治療。 關鍵點總結:小孩發燒39度的應對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如保證室內通風、多喝水、脫過多衣物,藥物治療如服用退熱藥物和針對病因的藥物,同時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2025-05-06 14:55:39 -
熬夜胸悶氣短怎么辦
熬夜胸悶氣短可能由不良生活習慣、植物神經紊亂引起,恢復方法包括改善生活習慣、應用藥物等,建議患者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處理。 一、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熬夜胸悶氣短: 不良生活習慣會讓患者出現這種癥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堅決避免熬夜,做到定時定點睡眠,以保障良好的睡眠質量。同時,患者還可適度進行體育活動,這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二、植物神經紊亂引發熬夜胸悶氣短: 植物神經紊亂是受心理因素、免疫因素等綜合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疾病。當患者因熬夜而出現胸悶氣短時,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指導患者使用如谷維素、維生素B1等藥物進行治療,以促進身體恢復。 總之,對于熬夜胸悶氣短的情況,要重視并采取合適的措施,尤其是要明確具體病因,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妥善處理。
2025-05-06 14:55:32 -
全身發熱渾身沒力氣頭暈惡心但是體溫正常
渾身經常感覺發熱,但體溫卻正常,同時伴有頭暈腦脹、口干舌燥,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頭暈目眩等癥狀,這可能是由肝火旺導致的。 一、肝火旺:當人體出現肝火旺的情況時,就可能引發上述一系列表現。肝火旺可能是由于情志不舒、飲食不節等多種因素引起。 二、其他情況: 1.如果患者持續有頭暈、乏力、怕冷的現象,而體溫正常,那么建議最好進行血壓、血糖以及肝腎功能的檢查。 (1)血壓:血壓異常可能導致頭暈等不適。 (2)血糖:血糖的波動也可能引起相關癥狀。 (3)肝腎功能:肝腎功能不佳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 2.此外,如果存在一些更年期的癥狀,如怕熱、乏力、心煩等,建議可以到神經內科或心理科就診,做相關檢查以進一步對癥治療。 總之,當出現這些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
2025-05-06 14:55:32 -
晚上不停咽口水睡不著怎么辦
睡覺想咽口水、睡不著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或反流性咽炎導致。 一、精神壓力過大 如果精神壓力過大,比如一直擔心無法入睡或者白天過于疲憊,可能會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會引發骨骼肌痙攣以及腺體分泌增加,從而出現睡覺時不受控制地一直吞咽口水的現象。這屬于正常情況,無需特殊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睡前盡量少吃甜食,可多聽舒緩的音樂來幫助放松,以促進睡眠。 二、反流性咽炎 胃酸可能會經過松弛的賁門反流至食道和咽喉部,致使咽喉部黏膜充血灼傷,進而引起咽部淋巴組織滲出增多,這就可能導致口水不自覺地增多。對此,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如柴胡疏肝散或者逍遙丸等,以免帶來不良影響。 總之,睡覺時想咽口水且睡不著可能由精神壓力過大或反流性咽炎引起,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來緩解。
2025-05-06 14:54:42 -
體溫39度是新型冠狀病毒嗎
體溫39度不一定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藥物反應等。如出現發熱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特殊人群需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情況。 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引起發熱。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可導致發熱。 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引起發熱。 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可引起發熱。 其他:如中暑、輸血反應等,也可引起發熱。 如果你出現發熱癥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在就醫過程中,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交叉感染。對于老年人、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現發熱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的癥狀和接觸史,以便醫生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2025-05-06 1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