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次,連續灸至痊愈后再鞏固一、兩次。
神闕穴其名首見于《外臺秘要》,歷代文獻又有“命蒂”、“臍中”、“氣舍”、“環谷”、“維會”之稱。位于腹部中央,為生命之蒂、中下二焦之樞紐。《針灸穴名解》曰:“……先天之結蒂,又為后天之氣舍,此間元氣尚存,在內緊接近大小兩腸,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該法治療腹瀉與神闕穴自身特有的功能與神闕對艾灸的敏感性有關,通過熱刺激可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溫脾,同時又引食鹽入其所屬腎經補益腎陽、暖腎,從而到達無需內服任何藥物而治愈腹瀉的目的。
為什么艾灸要用艾做原料
灸法治病的材料并不是只有艾這一種,其他的中藥材或者植物也有這樣的功效哦,在歷史上,幾乎能夠發熱的材料人類都曾經嘗試用于灸法治病健身中,古代記載的有硫磺、黃蠟、麻葉、桑枝、桃枝、燈芯草、線香等材料,近現代出現了電熱灸、紅外灸等灸法。但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艾灸具有其它灸法不能替代的獨特優勢,成為人們養生治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艾在中醫看來具有神奇的特性。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葉據《本草》記載,是一種具有純陽之性的中草藥,可以理氣血、驅除寒濕。說它神奇,一是它在所有植物中,其葉脈是豐富和細致的,中醫有以形治形之說,可以想象它具有通達細微之處的能力。二是艾的通透能力遠遠超越了其它植物。
在古代,軍隊每到一處,都砍伐艾來燃燒,然后在方圓幾里的地方查看,如果看到有冒煙的地方,就證明其處地下有水,然后才安營扎寨。這足以說明艾的通透能力有多么的神奇,這種順水道而游走的能力放在人體上面,就是可以通達經絡,古書上說它可以通十二經,走三陰,善入臟腑,很多藥力不能到達的地方,艾灸可以到達,可見其功用之神奇。
其次,以現代醫學研究來看,艾中含有很多有益的化學成分,具有殺菌、消毒、解熱、鎮靜、活血等作用,對于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艾燃燒后,不僅有紅外效應,還有很多科學難以解釋的功能,有科學研究機構用紅外線照射來代替艾灸照射穴位,卻難以起到艾灸的效果,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古人留傳下來的東西,很多已超越了現代智慧。
我想有以上兩點,已能充分說明艾的神奇之處,朋友們在艾灸健身治病的實踐中,還會發現更多令人驚喜的現象,對此,我們除了感嘆先人之偉大外,更多的應當是好好應用艾灸,將之發揚光大。
結語:通過上文對艾灸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中醫艾灸治療手腳出汗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艾灸的作用有很多。長期使用艾灸能夠幫助我們強身健體,防治疾病,效果非常顯著。艾灸的材料主要是艾,其實也有其他的中藥材,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