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繁華的大都市,而且上海也被人稱作是購物天堂,有著東方巴黎的美稱。到了上海才知道什么叫大城市。到上海除了感受大都市的美麗風光之外,令人享受的事情就是購物了。這里的商品滿足了所以階層人的需要。
上海在飲食方面可稱得上是中華美食的大觀園,京幫、揚幫、四川、廣幫和上海本幫成為上海的主要菜系。同時,在住宿、交通、娛樂休閑等方面,更是體現出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應有的特色。
嵩山
“日出蒿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揚的《牧羊曲》依然讓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麗景色早已從這首優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縈繞心懷。有著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其中有中國六: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現存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此外,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岳廟始建于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大的寺廟建筑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 、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岳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為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
有哪個地方能在禪宗上有如此眾多的匯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靜神秘的佛門勝地,感受那里的清凈脫俗,也許會成為每個喜歡旅游者的一個美好的愿望!
嵩山出名的是什么,沒錯就是少林寺,不過在去少林寺的路上可以先到其他的地方轉一轉,觀星臺就是必去的景點之一,觀星臺有著悠久的歷史。臺東壁日軍炮擊留下的彈坑也值得我們前去游覽,另外嵩山書院是雌性很重要的一個景點。
中午,便可到千年古剎少林寺。路邊下了車,迎面是一座銅鑄的少林武僧像,左拳抵著右掌,威風凜凜。向少林的方向走去,兩邊是數不清的旅游品商店,賣的都是少林的特產--刀槍劍戟!踏進舉世聞名的少林寺,(說句實話)首先覺得它的建筑規模比想象中的小得多,這個有中國佛教禪宗發祥地之譽的寺院絲毫談不上氣勢恢宏,其中緣故乃飽經滄桑。少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公元496年),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13名和尚征戰有功,受到贊許和封賞,此后武則天又封禪于嵩山,少林寺日益興隆,殿堂樓閣達5000多間,成為中外馳名的大佛寺,鼎盛時少林和尚發展到2000多人。清朝以后,少林寺才走向衰落,特別是民國17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使眾多的雄偉殿堂毀于一旦,連少林寺志、拳譜、藏經等珍貴的文物俱成灰燼。如今展現在游人面前的少林寺建筑大多是80年代初開始修復的,唯有一些火燒不了的碑刻尚能尋覓到古老的痕跡。這些碑刻主要矗立于少林寺山門后的林蔭道旁,其中珍貴的有唐太宗親筆簽名的告少林寺主教碑,宋代蘇東坡書寫的“觀音贊”碑等。把少林寺逛了一圈,也難以見到一二個和尚,據說目前少林寺里常住僧人只有幾十個,聽來也令人難以置信。天南地北倒是有不少慕名來少林寺習武的,但都不是在寺內,而是在寺外。
平遙
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門外兩眼水井象征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圣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平遙是中國境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墻、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墻及城內建筑均保持著14—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國家郵政局為紀念這一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于2000年8月18日向全國發行題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特種郵資明信片,一套10 枚,均為60分面值,發行量50萬套。圖案分別為:古城墻、鎮國寺、文廟大成殿、雙林寺、市樓、清虛觀、日升昌票號、明清民居、平遙社火、古城鳥瞰。這是我國第一次嘗試發行主圖與郵資圖不同的特種郵資明信片;同時尊重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意愿,僅發行國內明信片資例60分一種。每張明信片以大小兩幅圖,畫龍點睛般反映了漢民族明時期城市建筑的杰出范例和特征;10張明信片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漢民族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