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的2012年疾病譜,排名靠前的有:血脂異常、體重超重、甲狀腺結節、痔瘡、脂肪肝、頸椎病變、乳腺囊性增生、陰道炎、子宮肌瘤等,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專家也說:“體檢報告中醫生給出的建議一定要認真對待,如果要求復檢的,請務必到醫院檢查。近些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也呈現低齡化趨勢,因此拿到體檢報告后,對于反映‘三高’疾病的血壓、血脂、血糖還有體重等指標,要引起足夠重視。”
體檢項目是不是越多越好
現在的生活條件的好了,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苛刻,像過去那種沒有大病大災的是不會進醫院的想法已經被拋棄,現在生個小病都需住院觀察,但是這也導致人們走入一個誤區,有很多人就覺得體檢是不是檢查是項目越多越好,越頻繁越好?
聯合檢查了解盆腔的情況
不少檢查中心推出一系列高檔檢查套餐,項目有的多達百項以上,極盡所有的高端儀器做檢查,多普勒、彩色超聲波、超薄細胞檢測、腫瘤項目檢查,有人甚至不惜花上萬元做一次PET-CT進行全身檢查。然而,專家認為,檢查并非越貴越好,如高科技影像檢查也不見得高明,仍有其局限性。例如,檢查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傳統超音波的準確度要比核磁共振高。而且由于目前的檢查方法癌癥的陽性率并不高,是不是需要每次都做癌篩檢都值得考慮。
檢查并非越高檔越好
核磁共振腦電圖等更適合病人
一般3000多元的檢查會做得非常全面,包括了CT、胃鏡、腸鏡、心肌酶譜、多普勒、心腦電圖等項目。但一般人沒必要追求昂貴的影像檢查。毋庸諱言,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的準確度比較高,但它們更適用有病灶的病人。另外,腦電圖也沒必要做,因為腦是敏感的器官,真正腦有一點點不舒服大都會反應強烈,肯定要上醫院看病,也沒必冤枉錢做檢查。
項目選擇要有針對性
“胸透”一年多兩次
有的項目也沒必要年年都檢。如胸透,一年多檢一兩次,CT也不需要每年都檢,檢得多反而射線“吃”多對身體不利。健康檢查應該把注意力著重放在常見病、多發病的項目上,如老年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應著重檢查血脂、血糖、血壓、骨密度等項目,現代都市女性乳癌的發病率增高,檢查時應著重檢查乳腺、婦科等。這些項目往往并不太貴,一般婦女這些必檢項目才幾十元。老人血脂檢查僅23元,血糖項目11元。選擇規范檢查機構
質量好壞關鍵在化驗與B超
現在檢查市場魚目混珠,錯檢漏檢現象時常發生,為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檢查中心時應該注意其資質,好找信譽好的院所,以確保檢查的操作技巧和判斷疾病的準確性。
另外,對于不了解的檢查項目,可以詢問檢查醫師下列3個問題:為什么要做這項檢查?這項檢查背后有臨床證據支持嗎?如果我的檢查結果為陽性,該如何處理?這樣也有助于有效明明白白選擇檢查項目。
結語:對于腫瘤的檢查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腫瘤在開始的階段都是屬于良性可治愈的,如果發現的及時并加以治療就不會出現晚期不可治愈的現象。所以對于放癌做定期的檢查是很有效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