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紅細胞鐵蛋白測定
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聯免疫法可以測定紅細胞堿性鐵蛋白,可反映體內鐵貯存的狀況,如<6.5μg/紅細胞,表示鐵缺乏。此結果與血清鐵蛋白相平行,受炎癥、腫瘤及肝病的影響較小是其優點。但操作較復雜,尚不能作為常規使用。
為明確貧血的病因或原發病,尚需進行:多次大便潛血、尿常規檢查,必要時還應進一步查肝腎功能,胃腸X線檢查、胃鏡檢查及相應的生化、免疫學檢查等。
以上就是檢查缺鐵性貧血的常見手段,患者患上缺鐵性貧血后,一定要去醫院做下全面的檢查,防止有缺鐵性貧血的并發癥沒有被發現。
缺鐵性貧血的鑒別
主要與其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相鑒別。
1、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見多數靶形紅細胞,血紅蛋白電泳中可見胎兒血紅蛋白(HbF)或血紅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鐵及轉鐵蛋白飽和度、骨髓可染鐵均增多。
2、慢性病貧血
血清鐵雖然降低,但總鐵結合力不會增加或有降低,故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鐵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鐵粒幼細胞數量減少,巨噬細胞內鐵粒及含鐵血黃素顆粒明顯增多。
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臨床上不多見。好發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鐵利用障礙。常為小細胞正色素性貧血。血清鐵增高而總鐵結合力正常,故轉鐵蛋白飽和度增高。骨髓中鐵顆粒及鐵粒幼細胞明顯增多,可見到多數環狀鐵粒幼細胞。血清鐵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1.做好喂養指導,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食品,如肝、瘦肉、魚等,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適當補充鐵劑。
2.嬰幼兒食品加入適量鐵劑進行強化。
3.對早產兒、低體重兒應及早給予鐵劑預防。
4.在鉤蟲流行區應進行大規模的寄生蟲防治工作
5.及時根治各種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結語:缺鐵性貧血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普通的疾病,就像是感冒一樣,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對于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它的危害其實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不能忽視缺鐵性貧血,如果發現您患上了缺鐵性貧血,一定要及時治療,這樣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