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運動項目都有自身的規則,羽毛球這項運動當然也不例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解的不是具體的羽毛球規則,而是發球違例的判斷依據。再教大家羽毛球雙打的21條經驗。羽毛球愛好者們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發球違例的判斷依據
什么是發球違例呢?發球違例的條件是什么呢?“發球違例”和“發球時間”密不可分,想要了解“發球違例”,我們先要了解“發球時間”。因為所有發球員的“發球違例”都是在“發球時間”里發生的。
發球時間:當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雙方做好發球和接發球準備后,發球員球拍的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發球開始),直止發球員的球拍擊中球或未擊中球球落地(發球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以下是如何判斷“發球違例”
1、發球腳違例
在整個發球時間里,發球員的任何一腳踩線、觸線或移動均屬違例。當發球員準備開始發球站好位置時,發球裁判員就應該注意發球員的任何一腳有否踩線、觸線,如果有的話此時還不能宣判,因為發球并未開始,一旦發球員的球拍開始向前揮動,發球裁判員不必等到球被擊出就應立即宣報“違例”。
舉個“發球腳違例”的例子。有些發球員發球時喜歡站在貼近中線的地方。雖然一開始的時候腳并沒有碰觸到底線,但是在你揮拍發球的時候,你的后腳有一個旋轉的動作,這個動作會致使你的半只腳明顯的踩在底線上面。此時你就犯了“發球腳違例”。
也有的發球員習慣在站好位置后,前腳向前跨出一步后再揮拍,這不應看作是腳移動,因為發球并未開始,而一旦發球員的球拍開始向前揮動到發球結束,在這一段時間里,發球員的任何一腳有離地或拖動就是“發球腳違例”。
2、未先擊中球托
發球時球拍與球的初接觸點不在球的球托上,也就是說,球拍先擊中球的羽毛部分或同時擊中球的羽毛和球托都為不合法,這條規則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發球員發旋轉飄球。
發球時,發球裁判員要注意仔細觀看,球拍與球的初接觸點是否只在球托上,實際上有時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發球裁判員要借助于觀看發出球的飛行狀態來幫助判斷,如果球拍明顯是先擊中羽毛,則應判該發球違例無疑。
有時候只憑借觀察,并不能夠非常準確的確定有沒有先擊中球托。此時就要依據你發出的球是否帶有旋轉、翻滾,如果有的話就可視為違例,如果球飛行正常就是合法的。
但要注意,如果發球時明顯是先擊中球托,那么發出的球飛行時帶有旋轉和翻滾,則不能判違例。
3、發球過腰
發球時,當球拍擊中球的瞬間,球的任何部分高于發球員的腰部為“發球過腰”。
這一規則規定主要是不讓發球員在高擊球點把球平擊過去,造成對接發球方的威脅。
在判斷球的任何部分是否過腰,首先要知道腰的部位,從人體解剖分析,腰部是從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組成,而第一腰椎大約相當于人體低一條肋骨,當擊中球的瞬間,球的任何部分如果高于低一條肋骨的延長線,應被認為是過腰了(過去曾有過在羽毛球比賽時要求運動員把上衣下沿,塞進褲腰里,然后以褲腰為界來判斷發球是否過腰,結果造成運動員故意把褲腰束高,以此提高擊球點的弊病)。
“發球過腰”違例,一定是在球拍擊中其的瞬間才會產生,這里有兩種情況值得注意:一種是發球員已經開始揮拍,且球也已離開發球員的持球手,而這時球在遠高于發球員腰部的空中,這不屬于違例。
另一情況是,發球員準備發球和揮拍的開始階段,球保持在低于發球員的腰部,而當快要擊中球時,發球員把球迅速上提,在球體超過腰部的高處將球擊出,這是明顯的發球過腰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