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適宜
“冬病夏治”不是人人適宜。于濤表示,首先,“冬病夏治”適合那些處于疾病緩解期或穩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選擇“冬病夏治”之前,要先確定自己不是屬于疾病狀態和急性發作期。如果是急性發作期,好讓醫生根據病情和體質,辨證施治。例如,正在發熱、咳喘甚至發生肺炎的患者,如果在三伏天貼敷性溫熱的藥材,反而會使體內的熱邪更加旺盛,入冬后,病情也可能比之前嚴重。
其次,“冬病夏治”通常適用于虛寒性疾病,或體質偏寒、陽虛、氣虛的人。對于熱性疾病或陰虛的人,三伏天貼敷后相當于助火,還可能“火上澆油”,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因此,貼敷藥膏前好先請專業醫生判斷,以免使用不當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3大典型誤區
誤區一:單一靠穴位貼敷就夠了,不用再吃藥了。于濤強調,“冬病夏治”是一個綜合治療的過程,相當于“加餐”輔助治療,不能代替常規藥物治療。做針灸貼敷的同時,平時服用的藥物也不能停。
誤區二:天灸貼敷包治百病。虛寒性疾病、急性發作期的熱性病、高血壓、血糖偏高的患者一般不適合天灸。
誤區三:貼敷時間越久越好。于濤指出,3歲以下小兒皮膚特別嬌嫩,且哭鬧不配合,不建議貼天灸。3歲以后的兒童,貼天灸的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10-15分鐘就可以了。
夏季養生五大黃金法則
炎炎夏日給老年人身體健康帶來考驗。祖國傳統養生學講究 “順四時而適寒暑”,對于老年朋友來說,如能順應時節做好夏季養生,不僅能夠順利度夏,還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以下5個原則,涉及起居、飲食、養生、防病,這個夏天,老年朋友不妨改變一下。
作息
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建議晚上10點之前就寢,早上6點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覺”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學習,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好靜躺10分鐘后再起床。立夏后的這種作息一旦確定,要做好自我約束,保護生物鐘不致紊亂。
飲食
增酸減辛。夏季,人體臟腑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菠蘿、芒果等,它們的酸味能斂汗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盡量少吃,因夏季陽氣上升,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
情緒
靜心養氣。夏天老人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養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盡可能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氣溫過高時,好減少外出,避開中高強度的運動。二是飲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