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是,俯臥,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
再說一下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作用。由于眼袋產生的位置就在足陽明胃經的發起之處,因此艾灸足三里,對胃經穴進行良性刺激,能提高脾胃功能,非常利于預防和祛除眼袋。
足三里穴
同上
艾條灸脾俞、足三里、三陰交,祛除眼袋
【灸治穴位】
脾俞、足三里、三陰交
【灸法操作】
用艾條依次灸脾俞、足三里、三陰交。每穴5~10分鐘。
【適應證】
眼袋、眼腫等。
【注意事項】
孕婦一般不要灸三陰交穴。
后說一下三陰交。三陰交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經常按揉此穴對肝、脾、腎有保健作用。而我們知道,眼袋與脾、腎兩臟有關,因此無論是脾虛引起的眼袋,還是腎虛引起的眼袋,三陰交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三陰交穴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孕婦是不能使用這種艾灸方法的,因為三陰交這個穴位,它會使子宮收縮,不利于胎兒生長。
《針灸銅人》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南北朝時的名醫徐文伯,有一次與宋太子到效外游玩,遇到一個孕婦,宋太子診斷說孕婦所懷為女嬰,文伯診后說是雙胞胎,一男一女,太子想剖腹看看到底是男是女,文伯說不必剖腹,于是為她針三陰交(瀉)、合谷(補),胎應針而下,果是一男一女,于是后世就將三陰交、合谷穴列為孕婦禁針穴。
除了艾灸,對付眼袋,還有一些其他小竅門,比如睡覺前盡量少喝水;睡前壓一壓眼睛下方中間的穴位;或對突然而至的眼袋冷敷,都有很好的消腫作用。當然,這些都是治標的舉措,想要徹底消除眼袋,還得采用我們所提供的“治本”方法。
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輕易實施吸脂手術或切除手術來去眼袋,因為這些手術對技術要求極高,萬一有一點閃失,我們的代價將無比巨大,損失也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