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現在老年人容易得的一種慢性病,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發現高血壓呢,本期的健康北京欄目請了專家高潤霖,他會教你發現高血壓方法,一起看看吧。
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北京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要定期監測血壓。高血壓的發生是有家族聚集性的,對于父母有高血壓的人,其患高血壓病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所以建議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雙方都患有高血壓病的人,應該定期監測血壓變化,而且要注意合理飲食、 堅持運動和戒煙限酒,如果你們家族的高血壓史在你這里拐了彎,那你就是家族的功臣,至少減少了留給后代的聚集性風險。
(2)人人都不可忽視自己的血壓,尤其是肥胖、吸煙的人。在任何場合有機會就應測量一下自己的血壓,包括家里、 醫務室和醫院。 家中有高血壓病人時,不光病人要常測血壓,全家人也都應測量血壓。如果每次測血壓方法正確,發現在不同日3次測出的血壓都顯示收縮壓達到140和(或)舒張壓達到90mmHg,而無應激事件的發生,就應該確認自己患高血壓。當血壓達130~140/85~89mmHg時,就要引起注意了。
(3)35歲以上的人應勤測血壓。高血壓患病率是隨年齡增長逐步遞升的。但是前面說了,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并沒有及時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找醫生看病很尋常,但找醫生測血壓的很罕見。 有的人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測過血壓,等到發生腦卒中、 半身不遂了才發現血壓超過200/120mmHg,這種情況是可悲的。因為如果早知自己的血壓超標而采取措施,也就不會腦卒中、半身不遂了。所以,要定期測量血壓,千萬不要由于無知或惰性而早年致殘或死亡!建議成年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35歲以上的人應勤測血壓,好是3個月左右測一次。 至于為什么是35歲,沒有特別的理由,一般認為35歲是進入中年的開始,如果你愿意把勤測血壓的年齡提前一些,那是好不過的了。
血壓測量是可靠的,但我們也可以通過高血壓的一些癥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掌握這些很重要,因為即使你勤測血壓(比如 3個月一次),每次測量之間還是有一個間隔,這期間也可能患上高血壓病。 有一點需要說明并強調,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通常緩慢而悄無聲息,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半數高血壓病人可以無癥狀。但血壓高時也可能出現以下表現:
時有頭痛,并伴有后脖梗子僵硬或肩膀酸痛;
常感頭昏腦漲,伴有眼花;
常會感到兩耳內有“滋兒滋兒”的尖叫聲,好像往腦袋里鉆,心里煩躁;
睡不好覺,夜夢多,起床后精神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
總感全身疲倦、酸軟無力、手腳麻木。
當然,以上癥狀均不是高血壓特有的表現,但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該想到有可能是得了高血壓病,好趕緊測量一下血壓。
有時候,血壓會突然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比較大,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有以下表現:
劇烈頭痛;頭暈、惡心;
眼睛看不清東西;
突然發生鼻出血;
有的甚至發生抽搐、不能說話、不省人事。
出現以上表現時都提示情況緊急,應該迅速撥打當地的急救電話呼救或盡快送往醫院,同時應趕緊測量血壓。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高潤霖 (1941.5.4-),男,中國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學專家。河北省唐山市人,1965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1981年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所)長。現任該院心內科首席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于1986年始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經皮冠狀動脈腔的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及其他介入治療新技術,為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先驅者之一。在國內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發心原性休克的急診PTCA,使病死率明顯降低,達國際先進水平。他積極促進國內及國際間學術交流,為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普及、推廣及規范化并擴大我國在國際介入學界的影響做出貢獻。他參與領導的"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療技術及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致力于介入治療再狹窄機制及預防的實驗研究,在冠心病臨床、心絞痛病理生理和治療及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先后發表論文2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