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良習慣
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關系密切,不良環境或教養不當可使小兒養成厭食的不良習慣。
(1)父母強迫小兒進食。由于過分擔憂小兒營養不夠或不夠胖,有的父母采用哄騙,打罵等方法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反抗和厭惡飲食,導致食欲低下。
(2)吃飯不定時,吃零食多,擾亂了消化和吸收的固有規律,或攝入的食物含蛋白質和糖太高,可是食欲減退。
(3)環境影響,父母在小兒面前有意或無意評論自己喜厭的食物品種,也可使小兒養成偏食的習慣。
(4)其他,如藥物(磺胺類、紅霉素、氨茶堿等)、勞累、恐懼、緊張、心情不愉快等都可使小兒食欲減退。
常見小兒厭食癥的三種類型
小兒厭食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
這種孩子通常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后有會惡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
治法以調脾助運為目標。可使用麥芽、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藥開胃健脾,再配合枳實、陳皮等幫助理氣健脾,若有脹氣的情形增加萊菔子、木香、香附、厚樸消除脹氣。
2、口干多飲、皮膚干燥型
這類孩子通常口干、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偏紅,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治法以養胃育陰為目標,可用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等,取酸甘化陰之法,清而不滋,養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瀉型
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常以參苓白術散來加減。
總結:小孩厭食一定要找準原因,再配合一些保健按摩,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數,這樣,用不了多久,厭食癥就隨之消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