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的情緒變化同樣可以影響藥效。醫學研究發現,消極的情緒會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分泌功能,進而影響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功能,削弱人體的抗病能力,藥物的效應自然就降低了。
而樂觀積極的情緒,可激活內分泌和潛在的免疫功能,讓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功能增強,為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使用藥后療效更好。特別是某些與精神因素有關聯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病、潰瘍病、胃腸功能紊亂、精神心理性疾病,以及神經衰弱、頭痛等,心理作用對藥效的影響更大。
因此,在服藥時,要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讓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這樣,對于增強藥效和治療效果非常重要。健康的心態不是說每時每刻人的心情都是陽光的、向上的,而是當你覺察到自己有負性情緒時,要學會接納,不妨暗示一下自己:我需要保持好心情。這樣的暗示,會使情緒張力下降,內心自然恢復平靜。
總結:心理暗示當然要用在好的地方,良性的心理暗示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用錯了,可能就成歪門邪道了。很多邪教組織也是用類似的心理暗示方法來行惡。在醫學研究上發現,良性的心理暗示和良性的心態可以治愈很多疾病。(文章原載于《養生保健指南》,作者:張玲,刊期:2012.08,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