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謹防面癱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秋季氣候變幻莫測,忽風忽雨,忽冷忽熱。當氣溫驟降之時,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神經,就容易發生“面癱”。
此病好發于20~50歲的青壯年,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面神經來自人體腦干,這支較細的神經在到達面部之前必須穿過幾支動脈間隙以及顳骨巖部的一條小管道,這種結構特點決定了面神經的命運多舛。
如果面神經因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就容易發生“面癱”。
一旦患了面癱,不要著急、害怕,應及時就醫。
中醫藥治療該病具有明顯優勢,可采用“針、灸、藥、罐”四位一體療法,根據不同病人的自身情況,進行有機組合,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標本兼治,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治病的同時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縮短治療時間,病情較輕者,一次治療即能見效,一般一個月左右即可達到滿意療效。
專家提醒,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蔬菜水果豐富,多吃這些東西,對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只圖涼爽,警惕風寒邪氣對面部的襲擊,從而達到預防面癱的目的。
總結:秋季,應注意天氣變化,天氣涼了,要記得添加衣服,防止面癱的發生。也可以通過中醫按摩來防止面癱的發生,患了面癱也不可怕,及時就醫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