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常規體檢誤區
體檢就是在空腹的前提下,做心電圖、胸部透視、B型超聲波檢查、血脂分析等項目,以及尿常規和內、外、五官、眼科等,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常規體檢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但是在體檢中,人們往往存在兩個誤區,民眾健康網的專家對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一、 以為體檢能明確一切健康問題
受檢者對亞健康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更不了解許多醫學診斷和檢測手段的局限性,認為沒有發現問題就是健康的,甚至會提出到底有問題還是沒問題兩者擇一的選擇問答。
其實體檢中所得到的結果更多是提示性的,許多暫時還不能有比較明確的情況,并不是病與非病之間的選擇。這種情況就好比一條色帶,越靠近兩端的紅色和綠色越容易區別,越靠近中間的過渡色越不容易區分。
現代醫學對健康的定義已經從純生物學的觀點轉變成更為科學的定義,人的健康是指生物的、心理的、精神的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健康。亞健康的概念既不是有病也不是沒病的中間狀態,許多疾病的出現都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些細微的變化可能會提示相關信息,有時也不能單憑一兩項的指標異常就能下結論的,因此醫生的回答是隨訪、復查、定期復查、進一步就診等等或考慮可能的原因,提示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