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導師新一代
瑜伽在中國備受爭議的時刻,“印度普納RIMYI總部中國傳承班”一行近40人到達印度,開始了在普納艾揚格瑜伽學院的學習。這是為中國學生開辦的為期一個月密集培訓:由艾揚格大師本人及其兒子女兒組成教師團隊,親自授課,每天早晚各2小時密集培訓,數小時總結分享。盡管不少學員在中國已有多年教學經驗,在這里,他們仍要以歸零心態學習。
印度普納艾揚格瑜伽學院,入學條件之嚴苛,獲得教師資格證之艱難,世界聞名。經過嚴苛的入學篩選;系統學習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瑜伽哲學等知識;經過學院300學時系統培訓,并堅持兩年以上的自我習練;由高級持證艾揚格瑜伽老師推薦獲得考試資格……這是獲得艾揚格瑜伽初級第一階段認證的必經之路,而這只是艾揚格六個學習階段的初階段。
實際上,“印度普納RIMYI總部中國傳承班”是該學院特別為中國學生開辦的學習班,不但打破以往嚴苛的入學要求,為中國學生量身定制,隨學生的程度和反應,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被稱為瑜伽現代化之父的艾揚格大師已經退出一線教學30多年,這次親自每周上3-4次課,讓在學院學習的世界各國的資深教練,羨慕不已。這批來自中國的學生,有著他們特殊的使命:把基于科學、精準、安全和具有高度專業性和藝術性創造的艾揚格瑜伽帶回中國。
瑜伽在中國廣受爭議,對行業而言,既是一種深深的危機,也是一種契機。瑜伽傳入中國20多年,發展到今天,必須轉變和提升。
1985年,借著中央電視1臺和2臺每天早晚兩次30分鐘電視系列節目,張蕙蘭和瑜伽走入了千家萬戶。張蕙蘭成為把瑜伽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蕙蘭瑜伽以其優美的體式、甜美的聲線,以及在海邊森林等自然環境中,完全沉浸于瑜伽的美好意境,吸引了無數瑜伽愛好者。中國早的瑜伽練習者,大都是跟著蕙蘭的電視節目,模仿練習。
然而,瑜伽在中國的發展,開了一個不算特別好的頭。蕙蘭瑜伽主要通過電視和音像制品教學,這種傳播方式注定無法在體式上精確要求,更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大多數人都是憑借感覺在練習瑜伽。這種“仿瑜伽”在大規模商業化推廣中,只講究體式造型的優美,不注重人體解剖學上的精確性,避免瑜伽傷害的各種規定和指引也被忽略。這也是造成今天中國瑜伽傷害濫觴的原因之一。
“瑜伽和任何一門技術一樣,在推廣普及后面臨向專業化發展的轉變。瑜伽行業要健康發展,必須要走向專業、系統、科學的方向。瑜伽練習所涉及的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瑜伽體式對人身體骨骼、血脈、臟器的精微影響,都要納入瑜伽導師的必修課。避免瑜伽傷害的各種規定和引導要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瑜伽不能再停留在憑借身體柔韌性的‘仿瑜伽’階段止步不前。中國瑜伽老師的認證和培訓體系,也要逐步走向規范系統。”中印瑜伽峰會秘書長陳思說。
經過20年啟蒙教育,加上媒體的討論,中國瑜伽練習者學會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甄別,短期速成的不合格瑜伽老師越來越沒有市場。這批前往印度普納深造的中國瑜伽老師,開始了對瑜伽科學性、精準性、專業化、系統化的探索,對于年輕浮躁的中國瑜伽行業而言,是一種新的力量。他們中很多人擁有多年教學和練習經驗,積累了許多案例。通過這次遠赴印度學習,他們對瑜伽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