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行為與生活方式占慢性病病因60%以上,可以說大多數慢性病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吸煙會引起肺癌、口腔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也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缺乏體力活動、經常靜坐的行為習慣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高脂膳食、高糖飲食. 過咸飲食習慣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飲食過細、蔬菜水果攝入過少、缺乏膳食纖維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經常吃過熱、過燙的食物糖尿病、癌癥等多種慢眭病的危險因素。
性格:以時間緊迫感強為主要特征的A型性格是心臟病的大敵,而過分抑郁、內向的性格又是癌癥的危險因素。
感染:研究表明,部分慢性病存在明顯的感染性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引起肝癌;胃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起胃癌;EB病毒會引起鼻咽癌;不潔性交沾染的人乳頭瘤病毒會引起官頸癌。
營養:挑食、偏食、膳食不合理、營養不均衡會引起人體免疫力低,終引發多發性腫瘤。
慢性病區別于傳染病的重要特征就是病因的多囚性、復雜性、長期性和可改變性。一種慢性病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一個危險因素往往又可引起多種慢性病。有的致病因素之間還會產生互為強化作用.如既抽煙又飲酒。患癌癥風險增大數倍。致病因素的長期性是指有了危險因素不是很決就能得慢性病,比如過咸飲食習慣不會馬上引起高血壓,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發展成為高血壓,而一旦戴上高血壓的帽子就需要終生治療。
大多數慢性病都是自身創造的危險性,人的行為完全控制在自已的手里,所以是可改變的,關鍵要看自己有沒有防病意識、健康覺悟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和毅力。
慢性病致病時間長,看起來慢,而一旦發病就十分嚴重,導致猝死、癱瘓和殘疾等嚴重后果。西方有一句諺語:“三分預防勝過七分治療”,與其等患了慢性病后悔終生,不如從現在開始就著手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