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型體質
陽氣有鼓舞的作用,使人精神旺盛;陽氣也有溫煦的作用,使關節筋脈有足夠的濡養;陽氣還和人的生殖能力相關。人體內的一切物質和功能的推動都依賴陽氣。中醫學一直有春夏養陽的說法。春夏兩季氣溫逐漸升高,是人體與自然界陽氣逐漸生發生長以致達到旺盛的時機,《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這大致說明了培養體內陽氣的方法。陽虛型體質養生的原則是補脾腎。腎為陽氣之根本,脾為陽氣生化之源。在飲食上,可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蔥、姜、蒜、花椒、鱔魚、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比如黃瓜、藕、梨、西瓜等。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調電扇。陽氣不但靠補養,還要靠不斷地激發,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
濕熱型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濕熱內盛,多見于南方的年輕人。一般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脾氣比較急躁。這類人要注意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濕的地方,居住環境宜干燥、通風。不要熬夜、過于勞累,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這種體質類型的人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好選擇涼爽時鍛煉,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減少戶外活動。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應戒除煙酒,因為煙酒在中醫看來屬于具有溫熱作用的。
痰濕型體質
痰濕質的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中醫認為,痰濕是陰邪,一方面代表體內陽氣不足,另一方面體內水液代謝不暢。這類人容易出汗,且多黏膩;經常感到肢體酸困沉重、不輕松,并因此而喜靜不喜動,或者感覺臉上有一層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膩的感覺,嗓子老有痰,舌苔較厚。就陰陽來說,高處為陽,低處為陰,所以居住環境宜高一些,避開水濕;動為陽而靜為陰,這類人平時應多進行戶外活動,而不宜老是呆在屋里。衣著應透氣,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在濕冷的氣候條件下,應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受寒淋雨。這就是這類人的生活起居的宜忌。濕重,在中醫責之于脾。脾居中焦而運化水濕,當然也靠肺氣肅降。《黃帝內經》講:“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所以脾和肺都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臟器。補肺健脾就能調節水液代謝,其中以健脾為主。所以平常飲食上要多吃健脾的食物,米仁被認為是合適的健脾利濕的食物,可以常吃。其他具有利水化濕的食物有紅豆、山藥、冬瓜、筍干、海帶。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