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制作藥膳
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物用得適當也可以對疾病的恢復起很大作用。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很重視飲食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它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簡要地說明了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壽親養老新書》說: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食療確有補充人體營養物質,改善病人體質,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選擇食療物品時一定要對癥,不加選擇地濫補不僅起不到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反而會加重病情。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熱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在一起,藥膳宜選用黃豆芽、綠豆芽、絲瓜、冬瓜等食品,而不應用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藥膳一般不應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免其有效成分遭到破壞,或者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應該采取蒸、燉煮或者煲湯等烹調方法,以保持食物的食性不變。另外,一次烹制也不要太多,以免一次吃不完造成食物發餿變質而改變食性,使作用降低,甚至會引起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