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對我們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器官,現如今心臟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心臟。那么心梗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會出現哪些癥狀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視頻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突然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現象。
2.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誤診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少數患者表現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易誤診。
4.年齡比較大的人患上了心梗可能會出現神志障礙。
5.全身癥狀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
6.胃腸道癥狀表現惡心、嘔吐、腹脹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見。
7.心律失常也是比較多見的。
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初幾小時內易發生,也可在發病數日后發生,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癥狀。
9. 低血壓、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時由于劇烈疼痛、惡心、嘔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壓,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面積大于40%。
時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
患心梗的原因
1、壓力增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業競爭機制不斷加強,中年輕人在社會、家庭及工作崗位上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2、體力勞動減少
現代化人出門小汽車,進門乘電梯,體力勞動大大減少,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越來越多。
3、飲食及環境污染
膳食結構的變化及環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生理機能紊亂。
本期嘉賓介紹
男,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教授,急診科主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84年大學本科(寧夏醫學院)畢業,從事內科學三年,注重臨床醫學“三基”訓練。87-90年讀心血管病學碩士學位,系統學習、掌握了醫學科研方法論。90-97年從事心血管內科學的臨床醫、教、研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尤其在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無創或有創心血管診治技術等方面有較深入研究。97-2000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脂質異常、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細胞、分子學機制與臨床治療基礎。2000年8月-迄今從事急診與危重病醫學、心血管內科學專業以及干部醫療保健,同時參與老年病學相關的基礎研究。2003年獲“首都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獲東城區“創建國家文明城區先進個人”。2010年獲北京醫院“優秀黨務工作者”。2012年獲“北京醫學會先進個人”。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