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生長發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遲、多飲、多尿、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減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異常引起的低鈣、低磷血癥和骨質松、腎上腺皮質增生、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肌無力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有較豐富的診治經驗。
向 Ta 提問
-
女性雄性激素過高怎么回事
女性雄激素過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藥物因素:若女性使用雄激素類藥物,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后,可能致使雄激素水平升高。 二、雄激素轉化問題:女性正常生理狀態下雌激素水平高而雄激素水平低,倘若體內負責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特定酶的作用出現缺陷,無法良好地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便會引發雄激素過高。 三、疾病因素: 1.多囊卵巢綜合征是最為常見的,可造成雄激素水平上升,表現出痤瘡、多毛、月經紊亂、代謝紊亂等癥狀。 2.腎上腺皮質癌或皮質醇增多癥也會引起女性雄激素過高。 當女性雄激素升高時,需依據具體病因選取不同的對應治療方法。應及時就醫并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嚴格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以防延誤病情。 女性雄激素過高的原因包括藥物、雄激素轉化問題及疾病因素,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治療方式,且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治療。
2025-04-16 11:17:42 -
怎么判斷自己得沒得甲亢
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判斷是否有甲亢,可先從以下這些癥狀著手: 一、手抖 這是甲亢的典型表現,雙手平舉后能明顯觀察到雙手抖動。 二、多食、消瘦 因體內甲狀腺激素過量,致使身體代謝增速,易產生饑餓感,食欲增強,但身形消瘦、體重下降。 三、怕熱、多汗 即便他人不覺得熱或者天氣并不炎熱時,患者也會感覺燥熱且出汗較多。 四、性格改變、脾氣暴躁 甲狀腺激素過多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會導致性格變得敏感、易激動,容易發火。 五、出現雙下肢麻痹 部分患者在飲用飲料或處于感染等應激狀態下,會有雙下肢無力、無法行走的情況。 除了依據上述癥狀判斷外,還可直接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來明確。甲亢可能引發甲亢性心臟病、甲亢性眼病等并發癥。如果發現存在甲亢,建議盡快展開治療。 總之,對于甲亢要及時發現并盡早治療,以避免其帶來更多不良影響。
2025-04-16 11:16:09 -
糖尿病能吃茄子嗎
糖尿病患者通常是可以吃茄子的,但要注意食用量和烹調方式。 一、食用量方面 茄子的熱量相較于一些綠葉蔬菜稍高些,所以糖尿病患者進食茄子時一定要適量,不可一次進食過多,否則可能導致血糖顯著升高。 二、烹調方式方面 1.常見的茄子烹調方式往往含油較多,像燒茄子、魚香茄子等菜肴,其中所含的油分甚至糖分都非常高,可能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明顯上升。 2.可以選擇蒸茄子或用茄子包水餃等方式,這樣既不會使血糖過高,又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 此外,糖尿病人要嚴格限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避免食用高熱量食物,如甜食、飲料、油膩煎炸食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且熱量較低的蔬菜,同時盡量多吃全谷類食物。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且需細嚼慢咽。 總之,糖尿病患者吃茄子要把握好量和方式,同時整體飲食上要做好合理安排和控制,以維持血糖的穩定。
2025-04-16 11:14:42 -
內分泌失調怎么調理臉上長斑
內分泌失調臉上長斑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善。 一、飲食:保持飲食的多樣化,多食用水果蔬菜,因為它們富含豐富的營養元素,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抗氧化劑等。同時,要減少油炸、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這樣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失調狀況。 二、運動:平時注重多進行戶外活動,適當參與一些體育活動,且要注意勞逸結合。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三、情緒:要讓心情保持舒暢,日常注意放松,學會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強自控能力,避免各類精神刺激,以防出現內分泌失調。 四、藥物:內分泌失調患者需要依據病因選用相應的藥物,主要有抗甲狀腺藥物、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等,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總之,內分泌失調的調理方法多樣,患者應結合自身病情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 關鍵點:內分泌失調、長斑、飲食、運動、情緒、藥物。
2025-04-16 11:13:46 -
甲亢檢查報告單怎么看
甲亢患者的化驗單重點需看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游離甲狀腺素、促甲狀腺激素等的結果。 一、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它是甲狀腺素的生理活性部分。其含量正常參考值為2.8~7.1pmol/L。如果該值超出7.1pmol/L,且游離甲狀腺素也超出正常值,那么通常符合甲亢患者的檢查特征。 二、游離甲狀腺素 該指標的測定不受血清結合蛋白影響,是反映甲狀腺功能的靈敏體外試驗指標。對于甲亢患者的化驗單來說,通常游離甲狀腺素和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都會高于正常值。 三、促甲狀腺激素 這是由腺垂體分泌的激素,在監測甲狀腺功能方面比較敏感,甲亢患者的這一項值往往會低于正常值。 除了上述指標外,甲亢患者的化驗單還可以關注如總甲狀腺素、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等。總之,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綜合分析,能夠更準確地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甲亢。
2025-04-16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