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畢業于廣州醫學院醫療系,目前是廣東優生優育兒童營養與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熱心社會公益工作,積極參與義診、兒科知識的講座,多方面為兒童服務。
展開-
Q 頭痛睡不著覺是什么原因A 頭疼睡不著覺可能由腦出血或者精神壓力過大等因素引發。 一、腦出血: 這是一種原發性的腦實質內出血,通常由腦部血管破裂導致。患者會有頭暈、頭疼癥狀,且因腦神經受影響會出現失眠等狀況。 治療方法: 1.通常需要通過手術方式治療,術后要多注意休息。 2.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清淡飲食,避免過多高熱量食物攝入,同時保持良好情緒,防止過于暴躁。 二、精神壓力過大: 日常生活里,患者精神壓力過大可能刺激腦神經,致使顱內壓增高,從而引起頭疼等情況,進而導致睡眠障礙。 治療方法: 1.建議患者平時適當放松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精神壓力,可適當進行體育運動來改善壓力過大狀況。 2.如果病情長時間未改善,患者應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同時多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 總之,當出現頭疼睡不著覺的情況時,要考慮可能是這些因素導致,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2025-05-06 15:03:45 -
Q 女人睡覺老出汗是怎么回事A 女人睡覺出汗,可能源于氣血不足以及腎陰虛。 一、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會使臟腑功能減退,引發早衰。具體表現為健忘心悸、精神萎靡、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自汗、手腳麻木、皮膚干燥,還可能有頭發干枯、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等現象。此外,這類患者晚上睡覺前胸后背易出汗。對此,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以下藥物治療: 1.生脈飲:具有益氣復脈、養陰生津的功效。 2.益氣養血口服液:能起到益氣養血的作用。 3.八珍顆粒:主要用于氣血兩虛。 二、腎陰虛: 腎陰虛指腎臟精液不足,常與房事過度、久病耗傷等有關。患病后患者會出現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癥狀,多數患者在夜間睡覺時也會有胸后背出汗的情況。此時可遵醫囑服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總之,中醫治療需經過辨證論治。患者若有不適,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不可自行隨意用藥,以免引發不良反應。2025-05-06 15:03:20 -
Q 睡覺醒后出汗怎么回事A 睡醒后出汗,原因包括身體虛弱、室溫較高、疾病等。 一、身體虛弱:對于身體較為虛弱的人來說,尤其是存在氣虛狀況時,其固攝津液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在睡醒后出現出汗癥狀。比如在外感風寒后,這種出汗情況往往更為嚴重。日常生活中需要多進行戶外活動和鍛煉,這有助于增強體質與機體免疫力,能對出汗多的現象起到改善作用,同時可多食用一些百合、雪梨等食物。 二、室溫較高:如果晚上睡覺的環境溫度過高,就會有睡醒后出汗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在夏天,天氣炎熱,出汗也就在所難免。此時可以適當使用空調,但要注意溫度不可調得過低。 三、疾病:當患有糖尿病、結核、甲亢、高血壓、低血糖癥、心內膜炎等疾病時,會對機體的神經系統產生刺激,導致神經系統失調,進而引發睡醒后出汗的現象。 總之,睡醒后出汗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2025-05-06 15:03:20 -
Q 疫情體溫正常值范圍是多少A 疫情期間體溫通常以腋下體溫為準,其正常值范圍處于36.0℃至37.2℃之間。由于個體存在差異性,體溫會稍有波動,但波動范圍一般不會超過1℃。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常見表現包含體溫升高、咳嗽、無力等癥狀,該病毒潛伏期是1至14天,多數為3至7天。一、如果體溫超過37.2℃,則要依據個人情況來判斷是否屬于發熱。1.對于一般人群而言,通常可認定為發熱,當體溫處于37.3℃至38℃為低熱,38.1℃至39℃為中等度熱,39.1℃至41℃為高熱,41℃以上則為超高熱;2.而對于處在月經期或者妊娠期的婦女,有可能是生理性的體溫升高,這種情況屬于正常。二、疫情期間要是體溫超過37.3℃就需要盡快到發熱門診就診,且就診過程中要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總之,疫情期間要密切關注體溫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安全。2025-05-06 15:02:54 -
Q 渾身發燙但是不發燒是怎么回事A 渾身燙但不發燒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某些疾病導致。 一、生理性因素: 1.在劇烈運動后,身體會產生較多熱量,可能出現渾身燙但不發燒的情況。 2.過度緊張時,人體的生理機能會發生變化,可能引起這種現象。 3.飽餐之后,消化系統運作,也可能導致體溫輕度上升而渾身發燙。 4.環境溫度過高時,會影響身體散熱,使人感覺渾身發熱。 5.飲用烈酒或咖啡等興奮性飲料后,同樣可能有這樣的表現。這些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二、疾病因素: 1.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由于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引發身體代謝亢進、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以及機體產熱量增多,進而導致渾身燙但不發燒。這類病人往往在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癥狀多可消失。 總之,當出現渾身燙但不發燒的情況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以明確具體原因并采取合適的措施。2025-05-06 15: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