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在太極拳推廣過程中一直起著主力作用:楊露禪是第一個把太極拳帶出偏僻的山野走向河北廣府、走向北京,以“楊無敵”名振華夏并派生出吳式太極拳,詩云“誰料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家傳”。 楊澄甫天生神力,技藝高超,拳架又極漂亮,帶領十大弟子把太極拳傳過長江走向國外。
太原的楊振鐸、北京的崔毅士、上海的陳微明和付仲文、南京的褚桂亭、四川的李雅軒等使楊式太極拳得到了廣泛、純正的普及。國家體委和武術研究院從楊式太極拳中精選24個動作來大力推廣,又主要根據楊式太極拳創編了42式拳、劍競賽套路,使得楊式太極拳一度成為太極拳的代表。
按目前全國各地流傳的太極拳來說,以陳式拳為古老,以楊式拳為普遍。這兩家拳術雖同屬十三勢,但運動特點和形象有顯著不同。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主要區別:
一.姿勢動作的區別:
陳式太極拳有以下特有的動作:金剛搗捶,懶札衣,掩手肱捶,伏虎勢,懸腳靈(即二起腳),獸頭勢,雀地龍,朝天蹬,當頭炮......等等。還有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如掃堂腿,旋風腳,擺腳跌叉等。
此外,還有為數教多的單震腳及雙震腳等動作,有不少動作和長拳動作近似,因此,有人把它誤認為是少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