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胯如此重要,哪么在練拳時胯的基本要領是什么呢?我認為在演練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時,胯的基本要領是:兩胯松沉、左右端平、胯根的內側微微外撐,也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松、沉、平、開。
胯在太極拳演練中有那些作用呢?我僅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拙見。
首先,胯的“松、沉、平、開”是身法上“立身中正、旋轉靈活”的基本保證。
在演練太極拳時,形體上力求表現出中正、大方、嚴正、舒展,這就要求身體在前進、后退、左旋、右轉時,自頭頂至會陰,始終形成一條垂直線,身體不可前俯、后仰、左傾、右斜。
在進退時,兩胯必須松沉端平,或齊進齊退,或均勻轉換,務必不偏不倚。
如八十五式太極拳中“左右摟膝拗步”一式,當左摟膝拗步完成時,中線(鼻尖、劍突、肚臍的垂直線)朝向正前方,兩胯松沉端平。
接著做右摟膝拗步時,左肩、左胯、左膝、左腳隨腰同時外旋45度,左胯下沉內收,并使左胯、左膝、左腳外側處在同一平面上。
上步時,兩胯更需要端平松沉,右腳輕輕提起,落地后,腳掌微微后撐,尾閭內收,兩胯根內側稍稍外撐成圓襠,弓步到位時,松胯頂腰,中線正前。
在完成這一式時,若胯不松沉,則會出現蹬地慣性上步現象,身體會向前俯、起伏或者搖晃;若胯不端平,身體則會歪斜,尾閭則不中正。
在旋轉動作中,實腿的胯根必須下沉內收,實腿的胯、足、膝的外側始終處于同一平面內,兩胯端平,胯根松開,加之尾閭內收和虛靈頂勁,足與膝的伸縮、腰與腿的旋轉才會靈活自由。
如八十五式楊氏太極拳中“斜飛勢”一式,左胯根應先松沉后坐,左膝、左胯、左腳外側處于同一平面內。
兩胯端平,尾閭內收,右胯胯根松開外旋,右膝扇形打開,隨腰右轉,膝尖、腳尖處于同一方向,右腳落于右后方,然后扣左腳,右腳微微后撐,左腳前蹬,兩胯根向兩側撐開,右腳漸漸由虛到實,形成弓步。
在這一式中,兩胯松沉端平是關鍵,若左胯不松沉,右胯的旋轉角度就會受到限制,若兩胯不能端平,那么尾閭就不會正中,身體就會歪斜。
其次,兩胯的“松、沉、平、開”是步法上進退轉換、虛實分明的基本保證。
太極拳要求邁步要輕靈,起落似貓行。起步要輕靈,不可蹬地靠慣性起步或者以身拖拉;落步要輕緩穩健,不可搖擺或笨重,要做到這一點,胯和膝功不可沒。
上步時,須先坐穩一腿(實腿),實腿膝要略屈垂直,實腿的肩、胯、膝、足外旋,膝、足、胯處于同一平面內,實腿胯根松沉內收,使重心穩定,然后虛腿屈膝提腳,使腳輕輕離開地面;出步時,略開胯,并以膝足領起,輕輕落下。
凡欲上右腳,左胯須先下沉內收,右腿邁步才會輕靈,反之亦然。如前文所述之“摟膝拗步”。退步時,實腿胯只有松沉內收,兩胯端平,虛腳的起落才會輕靈。
如八十五式太極拳中的“左右倒攆猴”一式。兩胯端平,胯根下沉內收,身體微微右轉,右腿坐實,右膝、右腳、右胯外側處于同一平面內。
同時左腳以大腿面上提帶起,腳尖落地后左肩胯外旋內收,重心漸漸后移,隨著腰胯的左轉,左腳漸漸踏實。在完成這一式時,若兩胯不能端平,會出現身體歪斜、左右搖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