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習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質,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已被人們接受,太極養生已經成為時代主流。太極拳內外兼修能防治病纏身,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內外兼修防治病纏身
太極拳是一種內外兼修,動靜結合的運動,是中國獨有的健身養生運動,而且還有藝術欣賞性。
太極拳的特點是松、靜、柔、深。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勢,舒適自然。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活,不用緊張用力。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壓下降,增強血管彈性,加強心肌的營養,有利于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靜是安靜、沉靜,全神貫注,摒除雜念,這對調節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獨特的作用,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可以帶動身體新陳代謝,加強心臟功能,均勻身體營養元素。
柔是動作柔和、連貫、不急不躁、上下相隨、內外結合,眼隨手轉、步隨身換,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機配合。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深是呼吸勻細深長,沉靜穩定,氣沉丹田,加強呼吸深度,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加肺活量,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和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有良好的作用。
太極拳又是以腰為軸,腰部活動能促使腹腔血液循環,增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對肝臟也有按摩作用,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消除肝臟瘀血,改善肝功能,對有消化系統疾患和肝炎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對體力要求不高,病患也可以練習太極拳,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還能恢復體力。
初學太極拳的3點注意事項
1.速度要均勻
初學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掌握好。
熟練以后,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2.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體弱者好采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3.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運動雖然不如體操運動和其他長拳運動劇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彎曲情況下做慢動作,加之要求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
所以,還是有一定運動量的。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