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減壓性骨壞死
急性減壓性骨壞死簡介
減壓性骨壞死是高氣壓作業工人或潛水員所發生的骨壞死,在從事高氣壓作業的工人中,有將近半數的人可發生骨關節損傷。在早期是一種無癥狀的骨損傷,只有X線照片才可能發現,其典型發病部位是在肱骨、股骨和脛骨骨干等處。只要有過一次高氣壓暴露史,不論是否患過急性減壓病,均可能發生減壓性骨壞死。在18世紀末就已有潛水、隧道或沉箱作業中進行高氣壓暴露,只有到1895年X線檢查應用于臨床后,1911年美國Bassoe和德國Bornstein首先報道暴露于高氣壓引起的骨壞死,其中部分病例X線片所見呈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
急性減壓性骨壞死基本知識
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
發病部位:上肢骨 下肢骨
傳染性:無傳染性
多發人群:高氣壓作業人群
相關癥狀:疼痛 關節痛 低血容量休克 骨無菌性壞死 神經痛
并發疾病:神經癥 休克 血栓形成
急性減壓性骨壞死診療知識
就診科室:骨科 中醫科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5000——10000元)
治愈率:40%
治療周期:3個月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相關檢查:四肢的骨和關節平片
相關手術:受區骨(肌、皮)移植術
常用藥品:通絡生骨膠囊 鹽酸氨基葡萄糖... 薏辛除濕止痛膠...
急性減壓性骨壞死去醫院必看
最佳就診時間: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時長:暫無相關資料
復診頻率/診療周期: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前準備:暫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