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太極拳各關節的作用
大家知道人的全身由二百多塊骨骼組成,而其中主要重要的有十三大關節,即上肢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身體軀干的脊椎關節。
下肢的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只有讓全身十三大關節同時協調運動起來,才能達談到發勁干脆,化勁乾凈的效果。而達到這一效果,就必須對各大關節進行專門訓練。
第一、腕關節
腕關節是全身靈活的關節,也是在技術中發揮大作用的關節。其他各關節運動須在腕關節引導下才能完成,因此它的靈活程度的大小,就直接影響我們技擊水平的高低。
腕關節作用的發揮,也需要我們平時多注意基本功訓練。
那么如何對它進行訓練呢?陳鑫說太極拳唯“開合”二字,又說“一處有一處開合,處處各有開合”,那么腕關節上同樣存在開合。
什么是腕關節的開合呢?那就是順逆纏。通過順逆纏的一往一來,就形成開合。同時在順逆纏中,分清五個手指的作用。
順纏由小指領勁開始,逐步過度到大指。逆纏由大指領勁開始逐步過度到小指。
這就是我們在練拳中對于手腕上的動作必須分清順逆纏,必須分清五個指頭的關系,并從拳式中抽出一二式,如懶扎衣等等,專門對順逆纏絲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在推手中真正體現出□,捋,擠,按,采,列,肘,靠八門勁別。
第二、肘關節
肘關節在上肢關節中其靈活程度僅次于腕關節,但其打擊力遠比腕關節大。武諺說“挨十手,不挨一肘”,因此只要加強其靈活程度的訓練,就可以讓肘關節發揮出更大的打擊作用。
通過靈活度的訓練,就可以是肘關節的作用達到充分發揮。
那么如何對肘關節進行訓練呢?如何體現八門勁別中的肘勁呢?陳家溝太極拳術語中對肘有寬面窄面之說。
窄面即肘尖,寬面即指除肘尖之外的部份。窄面打擊兇狠,如穿心肘。寬面打擊柔和,如退步壓肘。
除寬窄面外,又分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其動作路線與腕關節一樣,分為順逆纏,以達到肘開合的目的,而重要的是要墜肘沉肩,即在練拳時,時時刻刻注意肘的下墜,保持肘不貼肋,肘不離懷。
陳家溝太極拳又講究五弓合一,五弓之一的手弓,即腕肘肩等關節組成,而肘為弓把。只有在練拳與推手時腕肩對稱,肘關節除了下墜之外,微向外澎漲。
通過這樣的勁路,讓發出來的勁力才能完整,而肘關節也就充份體現了輕沉兼備的特點,因止拳式中的退步壓肘,倒卷肱,肘底捶,六封四閉等動作,須專門抽出訓練,以幫助肘關節達到順逆開合的目的,彌補手出隅后,肘作為第二度防線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