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本病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其分證病機如下:
風濕痹阻
居處潮濕,冒雨涉水,氣候變化,冷熱交錯,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絡,留于關節,使氣血痹阻而加痹證。
寒濕侵襲
素體虛弱,寒濕之邪乘虛侵襲人體,寒性收引、凝滯,濕行黏滯,故易出現筋脈拘攣,氣血阻滯以成痹證。
瘀血阻絡
氣血筋脈受損,或久病虧虛,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瘀血內停,以致脈絡痹阻而為痹痛。
濕熱浸淫
感受濕熱之邪,或素體陽虛或陰虛有熱,感受外邪后易從熱化,或因寒濕之邪郁久化熱,濕熱壅滯,筋脈弛緩,經氣不通,氣血阻滯而為痹證。
正氣不足是痹證的內在因素,而感受風、寒、濕、熱是引起痹證的外因,尤以風寒濕三者雜至而致病者較多。主要病機為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