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遺尿遺常常伴夜驚、夢游、多動或其他行為障礙。一般孩子3歲左右就不會再出現遺尿現象。但是如果3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疾病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會導致一系列的并發癥發生,因此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類似癥狀發生時,就要及時到醫院確診,并且趁早做有效地治療。
一、診斷標準
根據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研究用診斷標準,WHO,1993,中文版)診斷依據為:
(1)兒童年齡與智齡至少5歲。
(2)不自主地或有意尿床或尿濕褲子,7歲以下每月至少2次,7歲以上每月至少1次。
(3)不是癲癇發作或神經系統疾病所致的遺尿,也不是泌尿道結構異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疾病的直接后果。
(4)不存在符合ICD-10類別標準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礙的證據,如精神發育遲滯,焦慮癥,抑郁癥等。
(5)病程至少3個月。
二、檢查
血、尿、便常規檢查正常,一般實驗室檢查正常。應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腎臟疾病等,應進行尿常規或尿培養檢查,尿比重測定可排除因血管加壓素缺乏所致的遺尿。
應做脊柱骨片檢查,必要時做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
三、鑒別
遺尿癥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神經系統疾患,遺尿也見于骶部發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鑒別上無困難,但對一些隱性患者,常易忽略。這類患兒除表現遺尿外,常有下肢無力等表現。骶部X線攝片、神經系統檢查常可明確診斷。
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誘發遺尿。若經過治療后,尿路癥狀消失,遺尿現象也隨之消失。
3、尿失禁,尿失禁常為器質性因素或泌尿系統的結構異常所致,如包莖、尿道口狹窄、糖尿病等。持續性尿失禁可見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異位輸尿管開口。異位輸尿管開口多見于女孩,其開口可能在尿道遠端及陰道內。
4、尿路梗阻,尿路梗阻最常見部位為后尿道瓣膜處,其占男性新生兒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無抑制性收縮,其中25%患兒有尿失禁。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尿流變細,從嬰兒時期出現滴尿,后期可出現上尿路功能損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檢查常可做出診斷。
溫馨提示:還可進行體格檢查來確診,重點是腹部的觸診,生殖器的檢查,以及神經系統的檢查,另外應觀察脊柱下端外觀有無小凹及皮膚異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時的異常,還需觀察兒童排尿情況,大多數遺尿癥兒童在體格檢查中無異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