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是指含乳糜微粒(大顆粒脂肪與載脂蛋白發生球狀結合形成的脂蛋白,因其顆粒較大而能使光散射,故外觀混濁呈乳白色,密度小而靜置后浮于尿液頂層,故最上層為脂肪層,包含乳糜微粒和單純脂肪)的乳白色渾濁尿液,如果尿中還同時含有紅細胞,則外觀呈乳紅色,稱乳糜血尿。乳糜尿的特征是小便混濁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漿,故名。乳糜尿的復發率較高
一、乳糜尿的癥狀表現
病人常有絲蟲病流行區居住史或絲蟲感染史,尿液呈乳白色或醬油色,或夾雜有乳糜凝塊,靜置后上浮脂滴,多呈間歇性發作,嚴重者可呈持續性,每次持續數天或數周,常因高脂飲食,勞累,受涼后誘發或加重,出現單側或雙側腰背部酸脹或鈍痛,有時可因乳糜塊和血塊阻塞輸尿管而發生腎絞痛;如阻塞尿道,還可發生排尿困難或尿潴留,長期反復發作的乳糜尿可出現乏力,消瘦,水腫,貧血等營養不良癥狀。
二、乳糜尿的治療方法
1、保守療法
因乳糜尿發作有較高的自然緩解率,部分患者無須特殊處理也能自行停止。發作期間應臥床休息,忌食脂肪油類食物和劇烈活動,多飲水;還可服用中短碳鏈脂肪酸甘油三酸酯合成品如中鏈油(MCT)代替普通食用油脂,MCT成人用量為:4~5g,3次/d,1個月為1療程,可連服2~3療程。
2、針對病原的治療
對外周血或尿中查到微絲蚴者,首先應施行殺蟲療法,特效藥物為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一般采用中程療法,血陽性者可連服3個療程,大部分病人轉為陰性。
3、腎盂灌注療法
應用0.1%~0.5%硝酸銀或12.5%碘化鈉液10ml緩慢灌注腎盂,用刺激性藥液促使乳糜瘺口閉合,每2~3天至1周灌注1次,方法較簡便,但在一定時間后易于復發;另在局麻下灌注時如壓力太大,患者可能出現術側腰部劇痛、甚至休克。腎盂灌注療法存在危險性,魯功成等曾在兔腎盂灌注實驗中發現灌注液(過氧化氫、亞甲藍)過多、灌注較快而進入靜脈,甚至右心。
溫馨提示:早期采用腎切除術、腎被膜剝脫術、胸導管-半奇靜脈吻合術等,因手術設計缺乏理論依據或不合理,且破壞大,療效差,目前均已廢棄。同時須注意,評價某種術式的效果,應考慮到乳糜尿間歇發作和較高自然緩解率的特點,如無長期隨訪,很難判斷某術式確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