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此外,還會出現視力、聽力、語言、情緒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根據臨床數據分析我們知道,凡病程短、年齡小、治療時間越早的腦癱患兒,最終取得的治療效果也越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及時發現、早期診斷是治療小兒腦癱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診斷小兒腦癱的9個途徑
1、病理反射檢查
不論任何原因導致的錐體束損害均可出現病理征陽性,如上肢屈肌病理反射可出現霍夫曼征陽性,下肢伸肌病理反射可出現巴彬斯基征陽性等。
2、面部檢查
腦癱綜合征患兒眼裂以上通常沒有麻痹或只有輕微的麻痹,閉目欠緊,睫毛征陽性,用力閉嘴可發現偏癱側力弱,自然位時癱瘓側口角偏向下外方,張口時口呈斜橢圓形。
3、特有姿勢檢查
可見腦癱綜合征患兒肩高聳,前臂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側,拇指高度內收。癱側下肢過伸,髖關節內收,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內收,足趾跖曲呈爪形趾或馬蹄內翻足,劃圈樣行走步態。
4、肢體檢查
癱側肢體肌張力顯著增高,肢體運動明顯減弱,部分患者可完全不能運動或前臂內收,表現為上肢伸肌群,下肢屈肌群的癱瘓,且手與足最嚴重,上肢重于下肢。
5、體感誘發電位檢查
此項檢查可以對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傳入、傳出神經功能進行檢查,以評價腦癱兒運動功能和感覺傳導功能。
6、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
這項檢查利用聲音刺激患者,記錄分析不同種聲音刺激引起的神經沖動在腦干聽覺通路上傳導的功能。不同的聲波刺激反映出聽神經、耳蝸核、上橄欖復合體、外側丘系核及中腦下丘各個部位的神經功能。腦癱患兒常常不能配合檢查,傳統的聽力檢查常不能發現異常,這種檢查能早期發現腦癱患兒的聽覺神經通路的損害,能超早期診斷腦癱。
7、視覺誘發電位檢查
這項檢查可以檢查患兒的視覺神經功能,可應用于偽盲及癔癥、視網膜病變、前視路病變、視交叉病變的鑒別,特別提示視神經萎縮。
8、肌張力檢查
癱側上肢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下肢以伸肌張力增高為主,偏癱側各關節被動運動阻抗感顯著。抵抗隨牽張力量的增加而加強,最后抵抗消失。
9、肌陣攣檢查
當膝腱或跟腱被牽張后出現一系列節律性收縮,是突然對伸肌施加壓力的持續性被動牽張而引起,常稱之髕陣攣、踝陣攣、腕陣攣等。
溫馨提示:小兒腦癱如果治療較晚,會引發攣縮、關節變形等繼發的并發癥。而及時診斷是獲得治療的基礎。誘發電位檢查是利用計算機將神經系統對感覺性刺激所產生的瞬間電反應信號進行處理,從而獲得一種恒定反應電位波圖形的電生理檢測技術,在診斷小兒腦癱方面準確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