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應性血管炎發病患處僅累及皮膚,多發生在青壯年,一般有乏力,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少數病例可有不規則的發熱,但也可無上述癥狀,皮膚損害可為多形性,有紅斑,結節,紫癜,風團,血皰,丘疹,壞死及潰瘍等,兩膝下為最常見,以兩小腿下部及足背部皮損最多。
本病與III型變態反應關系密切,對于一些有明顯誘因的患者,應避免再與誘發因素接觸,針對病因來進行預防。而其它病因不明確的患者,除了積極進行治療外,還需要嚴格地篩查,查找出病因,進而采取預防措施。
變應性皮膚結節性血管炎預防分為4以下各方面:
1、通過病因調查做好病因預防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手段。
2、早診斷,早治療,盡可能尋找病原,進行對因治療。
3、平時積極參加戶外運動,增加自己的個人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定時參加單位或者個人組織的身體體檢,發現病情及時到醫院就診。
預防變應性血管炎四步曲:
1、撫摩胸口。留內衣,仰臥床上,全身放松,兩手掌根分按兩乳房不動,兩手食四指并攏,用指頭撫摩胸口,同時右手向右旋轉50圈,左手向左旋轉50圈;再逆向旋轉各50圈。注意:本節對胸悶、心絞痛、哮喘、氣短等有緩解作用。但如不好轉,甚至持久性的胸骨后有壓榨性的劇痛,呼吸困難等胸部癥狀,超過30分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趕快去大醫院搶救。
2、雙掌重疊按摩胸腹。以兩乳之間(膻中)丹田為中心,雙掌重疊,先把右手放底下、順時針方向旋轉50圈,再換左手放底下,逆時針方向旋轉50圈。反復進行,推呼氣、拉吸氣,逐步擴大范圍,動作要緩慢有力。
3、深呼吸雙掌交錯按摩胸腹。用右手掌按壓在右脅肋上,左手掌按壓在左脅肋上,兩手同時用力往上提擦(大包、期門、天池、胸鄉、周榮等)至胸脯上(同時深吸氣),兩掌交錯對推,右手在上推摩(中府、云門、俞府、璇璣等),左手在下推搓(膺窗、膻中、中庭等),各至對側腋窩,再往下抹擦脅肋(同時深呼氣),左手拉摩經肚臍,右手拉摩經上、中、下脘等各自回到原地脅肋。
吸氣時讓胸廓盡量擴張慢慢鼓起來;呼氣時讓胸廓盡量縮小、腹肌收縮。(稍停屏氣)反復鼻吸口呼1分鐘。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增強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
4、兩手交替、拍胸捶背。坐或站,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胸脯一下,同時用左手反臂反拳捶打后左背一下,兩手交替,前拍打胸脯,后捶打脊背(身柱、肺俞、心俞等)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