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抽動癥,雖然是近些年來才被慢慢認識,但已經引起了廣大家長及相關人士的重視。然而,即使這樣,還是不能讓患兒家長正確的給孩子選擇治療手段,起不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往往是待孩子癥狀較為嚴重時才選擇就醫,又因為找不到規范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感到茫然。這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往往有些家長發現孩子這些行為時以為是孩子淘氣,沒有在意,很容易被忽視病情,待癥狀嚴重時,在治療上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初期發現孩子有異常癥狀時,首先應帶孩子進行確診。
兒童抽動穢語綜合癥的診斷標準
?、?起病年齡在2-15歲;
?、?同時伴有動作性和發生性抽動,特點為多發、快速、刻板、和不隨意;
⑶ 病情波動、時輕時重、緩慢變化;
⑷ 主觀抑制隨可短期內減輕或甚至完全控制癥狀、但導致內在情緒的緊張,最終癥狀釋放加重;
?、?全神貫注于其他事情可減輕癥狀;
?、?睡眠或過度興奮時癥狀通常消失;
?、?病程至少1年,有慢性遷延至終身傾向;
以下幾項癥狀如果出現有助于診斷為抽動穢語綜合癥,但并不是確診抽動穢語綜合癥的必要條件,⑴穢語;⑵穢褻行為;⑶模仿言行;⑷重復言語。
通常是根據臨床癥狀表現和是否有家族史來做出診斷。無論是運動或發聲性抽動癥都必須在癥狀出現1年以上才能下診斷。MRI、CT EEG以及血清學的檢查可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癥狀。TS的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目前尚不能通過血液或實驗室檢查就能診斷此病的方法。研究顯示臨床診斷比癥狀出現要晚,這是因為許多醫生并不認識此病的臨床表現。臨床上將此病分為兩類:簡單和復雜型。簡單型是指突然的發作、涉及少數的幾組肌肉群的反復抽動。常見的表現為眨眼、聳肩、搖頭、面部出怪相。復雜型則具有獨特性,通常影響許多組肌肉群,表現為跳動、摸鼻子、觸摸別人、淫穢言語、模仿行為或自殘舉止。
明確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遺傳基因的缺陷導致腦內神經遞制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的代謝異常。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伴隨功能紊亂,但有一些病人可出現強迫癥(如反復的洗手或檢查門是否鎖好);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如閱讀困難、寫字計算障礙、五官知覺減退);沖動行為;睡眠紊亂(經常醒來或夢語)。這些功能紊亂往往更難以控制,且對病人和社會影響更大,這就需要病人、家庭以及醫生共同配合、選擇合適的藥物或治療方法。
由于這些表現通常很難解釋,所以這些患兒經常在學校、家庭甚至在醫生的診所被老師、父母、伙伴誤解。病情的反復也增加了醫生做出診斷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