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癥,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患者到醫院接受檢查通常有胃鏡檢查、病理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這三種檢查方法,其中胃鏡檢查是胃炎的最主要的檢查方法,
一般來說淺表性胃炎胃鏡所見為花斑樣潮紅如麻疹患兒的皮膚,在小彎垂直部則為線狀潮紅在縱行皺襞的頂端;其次是黏液分泌增多,附著在黏膜上不易剝脫、脫落后黏膜表面常發紅或有糜爛,咽下或反流的黏液常含氣泡,而且隨蠕動而流動,不難鑒別;再次是水腫的表現,黏膜蒼白、小凹明顯而且反光強;最后是糜爛,由于腺窩以上的表皮剝脫發生糜爛且常伴出血,又可分為3型:①丘疹樣隆起中央凹陷被覆暗褐色積血或白苔,周圍潮紅如天花的皮損,多發生在胃竇部皺襞的頂端。②平坦型幾乎與黏膜水平一致,表面不光滑被覆褐色或白色分泌物。③凹陷型最常見,低于正常黏膜。表面粗糙或有分泌物甚至出血,范圍或大或小,數毫米至數厘米,形態常不規則。或局限或彌漫。
萎縮性胃炎胃鏡檢查有2個突出的表現
①顏色改變,多呈灰、灰白、灰黃或灰綠色,同一部位深淺可不一致,境界常不清,范圍或大或小。萎縮范圍內也可能殘留紅色小斑。
②因為黏膜變薄加之注氣膨脹,黏膜下血管常可顯露,輕者血管網,重者可見如樹枝狀的血管分支。暗紅色微帶藍色,易與皺襞相混,根據血管走行方向與胃的長軸垂直,可資鑒別。
血管顯露與胃內壓力有密切關系,根據試驗連續注氣2000ml(壓迫注氣鈕2min),病人如無暖氣胃內壓氣達20mmHg,此時正常胃黏膜也可以顯露小血管網,特別胃底最容易。胃內壓在1.3~2.0kPa(10~15mmHg)時輕、中、重3型萎縮性胃炎均能顯露血管。0.66~1.33kPa(5~l0mmHg)時,只中、重型可以顯露。輕者不顯露。0~0.66kPa(0~5mmHg)時,只重型顯露。根據以上結果,胃內壓以1.3~2.0kPa,注氣量約1000ml為最適合。
淺表與萎縮兩型胃炎胃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60%~80%。但胃鏡所見與病理所見尚無一致規律,也難以用病理變化來解釋胃鏡所見如花斑樣潮紅,血管透見等。
溫馨提示:患者一旦確診接受治療時,要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等,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